1研究背景2016年3月,中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调整为全力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2018年5月,强调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中山市定位在区域广度、重要度显著提升。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建设重要节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1]。区域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大趋势,2017年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编制《中山构建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交通提升规划(2016-2030)》,是较早在湾区层面开展的综合交通提升规划,本文适应此趋势,立足铁路枢纽,重点提升对外通道和内部骨干通道,应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定位和发展目标,支撑中山建成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2现状分析2.1城市概况中山市隶属于广东省,位于珠江西岸中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距离澳珠、广佛、港深“三极”距离分别为40、60、70 km[2],有条件接受其辐射带动。中山市建设用地集中在中心、西北和南部组团,南与珠海、北与顺德连绵成片发展,制造业是支柱产业,2017年末GDP达3 450亿元,居全省第六,珠西城市仅次于佛山市。常住人口为326万人,人口规模大于珠海市,2017年汽车拥有率297 辆/千人,位列珠西五市之首,远高于广州市的165 辆/千人,机动化程度高。2.2交通供给(1)铁路。仅有1条广珠城际,境内设置8座车站,旅客年发送量814万人,广州客流占75%,中山站动车运营可经广州南站直达南宁、桂林、昆明、贵阳、成都等西南地区及郑州等地区,但缺乏国铁专用线路,枢纽能级低,对外辐射能力弱。(2)航运。中山客运港有3条航线前往香港和深圳,旅客吞吐量较低,航线至香港耗时90 min。中山港货运量稳步增长,与广州港整合进展顺利,广州市、中山市、佛山市正共建南沙港区四期码头。(3)航空。仅有三角通用机场(培训基地,无民用运输功能),与周边机场仅通过道路联系,联系时间为1.5~2 h,至白云机场客流占6成。(4)高等级公路。包括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中江高速、西部沿海高速、佛江高速等,总里程167 km,密度为9 km/100 km2,处于湾区中等水平,与周边城市联系通道单一,北向出城通道可靠性不足,至湾区东岸城市需经南沙,由于虎门大桥常年拥堵,与湾区东岸城市中心联系超过2 h。2.3交通需求中山市居民出行呈现典型中等城市特征,即内部出行占主导,中短距离出行为主。全市总出行量约1 093 万人次/d,内部、对外、过境交通比例为87∶11∶2,对外出行比例珠澳最高(35%),其次是佛山市(26%)和广州市(19%)。平均机动化出行时耗约23 min,80%为30 min内出行,平均机动化出行距离为6.3 km,75%主要集中在8 km以内,出行时间分布呈现“三峰”特点。对外出行结构以小汽车为主导,占比70.2%,轨道占比不到4%;内部出行以摩托车和小汽车为主,占比达50%,公交占比仅5.3%,出行结构有待优化。3提升规划思路与目标3.1机遇与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世界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撑,中山作为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世界的交往需求越来越大。湾区城市产业合作平台增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与东岸先进制造产业群产业合作加强,中山市推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和澳中特色合作平台建设,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建设,作为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的中山市与湾区城市联系将日趋紧密。《纲要》提出南沙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构建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南沙是广州市近期重点建设的唯一副中心,与中山接壤边界41 km,中山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强化和南沙联系。在粤港澳大湾区网络化空间格局以及区域高度协调发展的趋势下,中山市充分利用交通区位条件区位优势,抓住铁路发展和珠江口重要交通设施建设契机,必然实现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中山市不属湾区“三极”,需承接“三极”的辐射带动,“轨道上的大湾区”时代到来,周边城市全力打造铁路枢纽[3],也相继提出建设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中山市面临重大挑战。珠江西岸城市交通要定位与区位如表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15.052.T001表1珠江西岸城市交通定位与区位城市交通区位定位来源中山市珠江西岸中部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珠海市珠江西岸南部构建联系珠三角、辐射粤西、沟通港澳的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佛山市距离珠江西岸约50 km全面建成珠三角湾区西部枢纽城市和高品质的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佛山市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门市距离珠江西岸约50 km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门户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提升江门面向大西南腹地的门户功能和珠西客货运输组织功能。《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18-2035年)》肇庆市距离珠江西岸约140 km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2规划思路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从五个维度环绕大湾区,依托铁路、机场、港口等设施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融入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强化湾区内部的互联互通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依托城市道路、公共交通支撑枢纽的城市交通网络打造交通枢纽城市。3.3交通发展目标依托铁路提升枢纽地位,将中山市打造成为“东岸连通、西岸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辐射,支撑与南沙区、顺德区、珠海市、江门市等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4]。4交通发展策略(1)提升铁路枢纽功能,构建“十字”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加强与周边航空、航运枢纽的衔接,积极接入全国及全球网络。根据上层规划,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正处于进一步优化完善阶段,中山市应积极引入高速铁路,完善城际铁路网,提升铁路枢纽能级,构建与周边大型国际航空枢纽的快速联系通道,实现45 min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构建与世界级大港的快捷集疏运通道,加强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整合与合作,以“共建共享”的理念支撑中山“走出去、引进来”。(2)构建与湾区中心城市直连“双高”通道,主动融入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中山市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应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提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实现1 h覆盖湾区中心城市,促进产、学、研、资金和物流等要素资源从高地转移,提升中山市的城市竞争力。(3)延伸城市轨道和加密道路通道,形成与周边城市交通一体化网络。上版珠三角区域规划提出建设“珠中江阳”大都市区,最新《纲要》明确指出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协同发展,表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加速。交通作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切入点,中山市应延伸城市轨道,对接/预留对接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通过加密区域通道对接城市骨架干道,实现30 min覆盖相邻城市,支撑中山市成为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4)完善城市“双快”交通体系,支撑城市空间发展和交通枢纽集散。针对目前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在坚持公交优先的前提下,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中运量公交为主体”的快速公交网络,引导小汽车主导模式向集约的公共交通模式转变,发展成为枢纽最高效的集散交通方式。明晰市域骨架路网,支撑城市空间拓展,完善交通枢纽的集疏运体系,实现各组团到临近客运枢纽时间≤15 min,各组团与中心城区道路互达时间≤20 min。5结语珠江西岸地区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提升城市交通枢纽地位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保持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均成为珠中江三市的发展目标和城市定位。中山市应利用湾区“十字”高铁通道和深中通道先行建设的契机,提升枢纽地位,率先建成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