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比研究1.1美国LEEDLEED V4.0评价指标及所占比重:选址与交通16%、可持续场地10%、水资源利用效率11%、能源与大气33%、材料与资源13%、室内环境质量16%。整合设计为先决条件,设计创新为加分项。LEED BD+C评价方法采用指标评分累计,E=E1+E2+E3+E4+E5+E6+E7+E8,(E为建筑评价总得分,E1~E8为各评价指标得分)。根据评价分值将建筑分为4个等级,80分以上为铂金级;60~80分为黄金级;50~59分为白银级;40~49分为认证级。1.2英国BREEAMBREEAM评价对象包括新建建筑、社区建筑、运行建筑、旧建筑改造、生态、可持续。新建建筑包括法院、数据中心、教育、疗养院、工业、住宅小区、办公、监狱、零售等[1]。BREEAM评价方法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计算公式为F=Fi/Fgi×K,(F为建筑评价总分值,Fi为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值,Fgi为各指标的最高分值,i为BREEAM评价指标,K为该指标占总分的权重比)。根据以上评级方法计算出分值后,将绿色建筑分为5个等级,85分及以上为杰出;70~85为优秀;55~70为很好;45~55为好;30及以上为通过。1.3日本CASBEECASBEE评价对象为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建筑、商业内部、市场、临时建筑、热岛、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独立住宅、住宅单元。评价指标为室内环境、服务质量、区域内户外环境、能源、资源与材料、场地外环境等[1]。CASBEE评价方法是将建筑分为环境质量Q和环境负荷W两部分,环境质量Q的计算是由室内环境、服务质量和区域内户外环境等3个评价指标得分值和其权重加权求和后得出。环境负荷W的计算是由能源、资源材料和场地外环境3个评价指标得分值和其权重加权求和后得出,然后根据公式BEE=Q/W,计算BEE并对照评估等级划分表,给出绿色建筑等级。BEE≥3且Q≥50为杰出(S);1.5≤BEE3,且Q50为很好(A);1.0≤BEE1.5为好;0.5≤BEE1.0为较差;BEE0.5为差。1.4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评价对象为各类民用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评价主要由3部分组成,包括控制项(W0)、评分项(Wi)、提高项(Wt)。评分项评价指标包括安全耐久(W1)、健康舒适(W2)、生活便利(W3)、资源节约(W4)和环境宜居(W5)。评价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得分累计计算,计算公式为:W=(W0+W1+W2+W3+W4+W5+Wt)/10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分为4个等级,具体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8.021.T001表1绿色建筑评估等级划分等级评价分值控制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或供暖空调负荷降严寒和寒冷地区外窗传热系数节水器具用水效率室内污染物浓度住宅建筑隔声性能三星级85分以上满足全部要求围护结构提高20%或负荷降低15%降低20%2级20%达到国家标准高要求标准限值二星级70~85分满足全部要求围护结构提高10%或负荷降低10%降低10%2级20%达到国家标准低要求标准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一星级60~70分满足全部要求围护结构提高5%或负荷降低5%降低5%3级10%—基本级—满足全部要求—————1.5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现,英国BREEAM虽然非常重视绿色建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但是没有形成确切的碳排放指标。美国LEED和日本CASBEE没有涉及绿色建筑CO2排放指标。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版和2019版本中都提到进行建筑碳排放分析,但是由于是在提高与创新指标中提到,标准中提到的条款都是自愿执行,没有强制的条文规定绿色建筑碳排放量应该控制在何种范围内。这就容易出现获得星级的绿色建筑可能没有做到节能减排的情况。所以应该将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融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使绿色建筑真正做到节能减排。2整合碳排放评价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构建2.1指标选取通过研究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发现,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基本涵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评价指标的必选项。其中对于ISO建议的污染指标,却没有明确的控制和说明[2]。因此文中提出在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基础上增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指标。这一指标的设定,旨在通过减少建筑碳排放,从而降低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指标是评价建筑全球变暖类型的重要指标,该指标旨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控制。该指标引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率”,计算公式如下:A=1-BC×100% (2)式中:A——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率;B——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指参评建筑年CO2排放量,kg/(m2·a);C——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准值,kg/(m2·a)。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并没有明确控制建筑碳排放的指标项,因此文中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增设“生态质量”指标,并把“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设置为生态质量二级指标项,从而形成包含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和生态质量等6大指标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优化版。2.2指标基准我国减排承诺参照年为2005年,参照建筑的性能参数取2005年的统计数据值[3]。由于国内暂时没有CO2排放量的官方统计数据,因此估算CO2排放量选取美国能源信息署公布数据,CO2排放量为54.64 亿t;建筑业CO2排放比率选取IPCC第3次评估报告的研究数据,即全球建筑业CO2排放比率的平均值36%;2005年城镇房屋建筑面积选取建设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64.51 亿m2。经计算我国2005年建筑面积碳排放量119.56 kg/(m2·a),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准值120 kg/(m2·a)。2.3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方法,原理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1)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建立加入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图。(2)确定权重。据一级指标安全耐久C1、健康舒适C2、生活便利C3、节约资源C4、环境宜居C5、生态质量C6构造矩阵A,经计算得各一级指标的权重:C1=0.18,C2=0.16,C3=0.11,C4=0.26,C5=0.15,C6=0.14。(3)一致性检验。CI=λ-nn-1 (3)λ=∑i=1nAWin×Wi (4)CR=CIRI (5)当CR=0时,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CR<0.1时,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可以通过检验;当CR>0.1时,一致性较差不能通过检验,需进行修改直至CR<0.1。通过构造矩阵A,计算出W1=0.18、W2=0.16、W3=0.11、W4=0.26、W5=0.15、W6=0.14。经计算得出λ=6.508、CI=0.102。由于矩阵A是6阶矩阵,查Saaty表可得RI=1.24,代入式(5)中,计算得出CR=0.08<0.1,所以矩阵A通过一致性检验。2.4评分标准2020年12月12日,中国承诺到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则建筑全生命周期建筑碳减排率最低限为65%。将65%平均分布在2005~2030年,得到每年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率最低限制,其中2021年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率最低限为41.6%,建筑的评价分值线性分布在41.6%~100%之间,一共分为3个等级,具体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08.021.T002表22021年度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建筑碳减排率X星级门槛评价原则41.6%≤X<65.6%一星级当参评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为一星级,则建筑星级应不超过一星级。65.6%≤X<70.8%二星级当参评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为二星级,则建筑星级应不超过二星级。70.8%≤X≤100%三星级当参评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为三星级,则建筑星级可为三星级。3结语将碳排放评价整合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可获取性和适应性原则,筛选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整合建筑碳排放评价体系指标计算权重,给出评分标准。当建筑碳排放指标达不到星级要求时,绿色建筑不能给出星级评价。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