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特色优势畜种,饲养方式以放牧或放牧加补饲为主。牦牛每年4~6月集中产犊,犊牛出生后主要采用传统的随母哺乳加放牧的培育方式。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母牦牛的日产奶量不能满足犊牛的基本需求量。青藏高原冷季较长,天然草地的营养价值呈季节性降低,冷季牧草产量质量下降,营养水平不能满足带犊母牦牛的需求,导致母牦牛泌乳量下降[1-2]。牦牛犊牛营养物质摄入有限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目前,代乳品已广泛应用于犊牛培育,但是成本较高,阻碍了代乳品进一步在青藏高原的推广[3-4]。青藏地区牧民缺乏对牦牛犊牛早期补饲开食料的意识。牦牛冷季严重掉膘,致使青藏高原地区牦牛犊牛培育较为落后。初生牦牛犊牛皮下脂肪稀薄、被毛稀疏、免疫力低下、免疫器官和消化道功能不健全、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因此机体无法有效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5],易发腹泻等疾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死亡,降低牦牛生产的经济效益。早期补饲颗粒料可以显著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促进消化道的发育[6]。幼畜补饲代乳粉可以提高生产性能和母畜的繁殖性能[7-8]。本试验在舍饲条件下探究补饲开食料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实现牦牛犊牛早期断奶,提高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牦牛犊牛早期培育技术水平,为哺乳期牦牛犊牛营养调控研究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试验牦牛犊牛购自青海省大通牛场。犊牛饲养试验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进行。试验期为2020年7月14日~2020年11月22日。1.2试验设计试验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遗传背景相近、健康的10头牦牛犊牛(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等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犊牛饲喂代乳粉和苜蓿干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犊牛补充开食料。两组牦牛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基本保持一致。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120 d。代乳粉和开食料均购自北京精准动物营养研究中心。代乳粉、苜蓿干草和开食料的营养水平见表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6.001.T001表1代乳粉、苜蓿干草和开食料的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项目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赖氨酸(Lys)蛋氨酸(Met)代乳粉26.2427.90——2.501.402.441.24苜蓿干草14.193.3964.8646.130.980.180.850.17开食料20.004.2010.904.100.800.451.060.33%1.3饲养管理代乳粉分早、中、晚3次饲喂,使用煮沸后冷却至42 ℃的温水按1∶5的比例进行冲泡饲喂。试验正式开始时代乳粉饲喂量为0.48 kg/(头·d),代乳粉每5 d增加0.01 kg;试验结束时代乳粉饲喂量为0.72 kg/(头·d)。对照组的苜蓿干草饲喂量为0.25 kg/(头·d),每3 d增加约0.029 kg,试验结束时苜蓿干草饲喂量为1.4 kg/(头·d)。1~60 d试验组牦牛犊牛按苜蓿干草与开食料2∶1比例饲喂,61~120 d试验组牦牛犊牛按苜蓿干草与开食料1∶1比例饲喂。试验犊牛在分栏圈单独饲养,自由饮水,圈舍空间适宜,阳光充足,且每周定期对牛圈进行打扫和消毒。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生长性能正式试验期第1 d和第120 d晨饲前称量牦牛犊牛体重,计算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天数(1)1.4.2器官指数正式试验期第120 d屠宰牦牛犊牛,采取心、肝、脾、肺、肾、胸腺等器官,利用滤纸吸取脏器表面血液,称重,计算器官指数。器官指数=器官重量/体重×100%(2)1.4.3血清生化、免疫指标牦牛犊牛于屠宰前一周晨饲前颈静脉采血10 mL,静置30 min,4 000 r/min离心15 min,-20 ℃保存待测。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测定指标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葡萄糖(GLU)、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免疫指标使用Elisa试剂盒(江苏酶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测定指标为免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1.5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0.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数据差异性,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0.05P0.10表示有变化趋势。2结果与分析2.1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试验组牦牛犊牛末重、净增重及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6.001.T002表2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项目初重/kg末重/kg净增重(120 d)/kg平均日增重/(kg/d)P值0.7220.0000.0020.002对照组31.26±2.0172.07±2.47B41.19±3.48B0.34±0.029B试验组30.88±1.1380.58±1.26A49.32±1.65A0.41±0.014A注: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字母相同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下表同。2.2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试验组牦牛犊牛胸腺器官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6.001.T003表3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项目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P值0.3060.2210.7570.7600.7050.004对照组0.514±0.0351.281±0.0390.266±0.0241.214±0.1150.231±0.0070.092±0.005B试验组0.544±0.5031.328±0.0470.262±0.0051.235±0.0920.233±0.0090.145±0.015A%2.3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试验组牦牛犊牛血清AST活性以及T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C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牦牛犊牛的血清ALT活性、GLU和B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6.001.T004表4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项目ALT/(U/L)AST/(U/L)AST/ALTGLU/(mmol/L)BUN/(mmol/L)TC/(mmol/L)TG/(mmol/L)P值0.1450.0300.1350.1100.0850.0040.029对照组36.15±3.1154.58±2.72a1.54±0.081.52±0.235.39±1.122.99±0.16A0.41±0.06a试验组32.34±3.7049.38±3.02b1.68±0.151.95±0.416.79±0.762.21±0.31B0.29±0.05b2.4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试验组牦牛犊牛的血清ALB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牦牛犊牛血清IgG、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6.001.T005表5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项目TPALBGLBIgGIgMIgAP值0.6510.0080.5580.0320.0200.000对照组65.00±2.3631.48±0.36A33.52±2.258.77±0.36b1.48±0.89b2.12±0.20B试验组65.61±2.2130.53±0.43B35.52±2.959.16±0.39a1.60±0.11a2.53±0.37Ag/L2.5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见表6)由表6可知,试验组牦牛犊牛的血清IL-2、IL-6以及TNF-α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牦牛犊牛的血清IL-4、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16.001.T006表6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项目IL-2IL-4IL-6IL-10TNF-αP值0.0090.0380.0010.0190.009对照组1.07±0.08B0.068±0.01b0.18±0.13B0.07±0.01b0.15±0.04B试验组1.18±0.18A0.073±0.01a0.22±0.01A0.08±0.01a0.18±0.01Aμg/L3讨论3.1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幼龄时期是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成年牛的生长发育。体重是反映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早期补饲高档精料可以改善科尔沁公犊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9];补饲精料对早期断奶山羊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10]。上述研究结果与本试验一致,原因可能是牦牛犊牛早期消化道发育不完善,利用粗纤维的能力较弱,补饲开食料可以平衡各种营养素,提高饲料转化率,激发牦牛犊牛的生长潜能,使牦牛犊牛体重显著增加。3.2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脏器指数反映器官生理功能和机体发育状况,免疫器官质量增加表明机体免疫能力增强[11]。胸腺、脾脏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在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质量与功能与免疫细胞有关[12-13]。胸腺、脾脏的发育成熟依赖全面均衡的营养。试验牦牛犊牛胸腺指数较高,可能是因为补饲开食料刺激牦牛犊牛瘤胃以及消化道发育,丰富犊牛营养成分摄入,增加机体所需氨基酸等物质,促进牦牛犊牛胸腺中免疫细胞的增殖,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趋势,但对外周免疫器官脾脏的发育影响并不显著。3.3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清生化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内环境稳态及营养代谢情况。AST和ALT是机体内重要的两种转氨酶,在肝细胞代谢、氨基酸合成和蛋白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对照组牦牛犊牛摄入的蛋白质较少,机体需要加快蛋白质代谢来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本试验研究结果与戴东文等[15]发现的暖季对放牧牦牛补饲的影响结果一致。血清BUN含量可以反映机体的蛋白质代谢情况[16],与瘤胃氨态氮浓度以及日粮中蛋白和能量水平有关。本试验发现,试验牦牛犊牛血清BUN含量较高,说明哺乳期牦牛犊牛补饲开食料摄入的蛋白和能量增加,瘤胃中氨态氮含量较高但并不足以引起血液中BUN含量的显著变化。TG和TC是反映血脂情况的重要指标,二者的含量可以随着脂肪肝的加重而升高[17],说明补饲开食料并未造成大量脂肪堆积使肝脏脂质代谢紊乱。3.4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TP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以及机体酸碱平衡,ALB和GLB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与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等有关[18]。IgG、IgM和IgA含量与机体的免疫能力密切相关,在机体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各种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如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以及流感病毒等[19-23]。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量与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以及免疫因子分泌等存在密切联系[24]。免疫球蛋白的合成需要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等原料,机体摄入和吸收蛋白质过少或缺乏一般会影响免疫球蛋白合成的速度,影响免疫功能。补饲开食料提高日粮蛋白和能量水平,消化道消耗能量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小肠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合成机体所需蛋白质,如酶、免疫球蛋白等支持机体生命活动。氨基酸可以直接影响免疫球蛋白的活性,进一步影响机体的免疫情况[25]。朱芬花等[26]研究发现,随着精粗比的提高,奶牛血清IgA、IgG、IgM含量均显著提高,与本试验研究结果相似。饲料蛋白水平显著影响仔猪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反应无显著影响[27],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因为动物种类不同造成的。3.5补饲开食料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由多种细胞产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28]。IL-2是T细胞活化后首要表达的基因,IL-6辅助Th2细胞产生IL-4等免疫因子[29-30]。本试验中,IL-2与IL-6含量均增加,表明补饲开食料有助于增强牦牛犊牛的特异性免疫能力。IL-4是目前生物效应最高的抗炎因子[31]。IL-10可以通过影响IL-6等炎性因子的产生以及释放免疫递质等发挥其免疫作用[32],是已知的重要抗炎因子之一。哺乳期牦牛犊牛补饲开食料,血清IL-2和IL-6的含量升高,原因可能是补饲开食料,瘤胃pH值降低,瘤胃中某些革兰氏阴性菌裂解,释放出脂多糖(LPS),瘤胃上皮细胞吸收LPS进入血液循环,刺激免疫细胞分泌促炎因子IL-2和IL-6,预示机体即将发生炎症。机体免疫细胞分泌IL-4和IL-10等抗炎因子含量增加进入血液循环抵御LPS的入侵以及炎症反应,从而使机体保持健康并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研究表明,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具有引起组织炎性损伤以及促进IL-6合成的作用[33]。本试验中,试验组TNF-α含量升高促使血清中IL-6含量升高,导致抗炎因子IL-10以及IL-4含量上升,抑制了炎症因子增加和机体的炎症反应,且补饲开食料有促进牦牛犊牛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哺乳期牦牛犊牛补饲开食料,血清中3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含量也相应增加,间接说明提高日粮营养水平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趋势。在动物营养与免疫领域,及时关注动物血清免疫指标可以获取动物的健康状况,达到提前预防疾病和合理配置日粮的目的。4结论哺乳期补饲开食料能够提高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增强犊牛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说明对哺乳期牦牛犊牛适时、适当补饲是必要的。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