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重系统、输送系统、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及其他设施组成。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对拌和机的生产数据索取后再进行整理,提供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物料的配合比数据。1拌和站采集终端软件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采集终端作为一种软件运用到拌和站中的搅拌主机中,主要负责混凝土生产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的加工整理、数据双向传输及控制。为防止泄密,利用网络进行加密传输,终端软件利用断点续传特点,采取分段传输,解决了因主机故障造成的传输失败等问题,确保了数据的时效性及真实性。采取智能化方式对数据实行统计和分析,出现混凝土质量问题时以短信或软件报警的形式进行提示。拌和站利用软、硬件设施执行智能化管理,采取动态管理,在混凝土生产中及时监测,将结果与设计值进行对比,数值有差异时及时纠正,保证工程质量的最优化,获得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混凝土拌和站智能化体现的一方面,采集终端软件的作用能够在混凝土生产时保证其数据采集的及时性,还可借助动态链接库后台的程序将生产时的混凝土配比参数形成一个固定模式,技术人员以此为参照标准展开后期的统计与检验查询等工作,便捷且高效。通过实际应用可知,采集终端软件可以对智能化系统中的各项数据库以访问的形式分开进行重新组,满足工程建设中智能化平台灵活应用的良好效果。2智能化混凝土搅拌参数分析及和易性监测在混凝土的搅拌作业中,受限于机械设备惯性及配料料流不稳定等因素制约,会发生配料过量的技术问题,在影响拌和机配料精确度的同时,降低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对工程建设造成质量困扰。施工人员需要立足于拌和站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借助互联网技术,并运用专业的计算方法对拌和机投料予以准确数据分析和控制,确保拌和智能化的实际应用和体现。具体可利用迭代算法依次展开对智能拌和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达到配料的标准规范值,缩小拌和配料存在的误差。和易性作为评判混凝土搅拌合格与否的标准之一,监测工作尤为关键。混凝土刚开始搅拌时,由于其处于略干且浓稠度较高的状态,坍落度较小,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出现和易性略差的实际情况。为顺利开展混凝土的拌和作业并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展开监测工作。通过对机械设备工作时输出电流大小的方式予以观察和记录,并根据拌和设备型号及配料参数和电流输出值,提前设定搅拌的相关参数,将卸料及时反馈给施工人员,方便后续调整。混凝土和易性曲线具体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17.034.F001图1混凝土和易性曲线图1中,A点为投料时间,B点为拌和机输出电流时间,CD区间为混凝土搅拌均匀及卸料时间。3混凝土拌和站智能化管理3.1智能化程序相较于传统拌和站,本拌和站特点主要为运用了2.0信息化系统(工程试验检测拌和站智能工作系统)。相较于1.0系统单一的数据采集上传功能,2.0系统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结合视频监控、过程控制、数据分析等手段,使混凝土生产从材料进场到试验检测、拌和生产、出厂检测、现场签收过程实现了可视化、可追溯、无盲点,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保障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工程质量。标准养护室采用全自动恒温恒湿养护设备,通过均匀分布在养护室内的温度采集器将温度信息反馈给空调机,将水温控制在(20±2) ℃,通过超声波将水雾化使湿度保持在95%以上,达到恒温恒湿的目的。温湿度控制仪连接信息化平台,如果一段时间内温湿度持续处于规范范围以外,将产生报警。可以现场制作的标养试块,采用二维码识别技术,二维码属于第二代芯片,第一代芯片为感应式,制作试块时直接埋在混凝土里,配合专用的具有感应功能的PAD使用,造价较高,不利于成本控制,且感应灵敏度欠佳,使用不便。第二代芯片采用二维码形式,造价低廉,使用时只需要使用工程试验助手手机App直接扫描二维码即可,非常方便。工程试验助手App是2.0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拌和站每一个生产相关人员都有一个对应权限和职能的账号,账号和信息化平台账号通用,对应的权限和职能也相同。App功能可简要分为进场验收、取样、试块制作、试块拆模,试块入库、出库、出厂检测,任务管理,问题库、试块信息等功能。手机App充分利用了移动设备的摄像、扫描、定位等特有功能,具备电脑所不具备的操作灵活、查询方便等特性,使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更紧密、更灵活[1]。3.22.0信息化系统操作过程(1)原材料进场试验。原材料进场时,试验人员先取样做进场车检,主要检测水泥的比表面积、粉煤灰的细度、黄沙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以及碎石的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此环节的检测工作在试验检测区域进行。(2)实验室试验。车检检测合格后暂时入库,试验人员将取样送至中心试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在信息化平台上生成试验检测任务,中心实验室接到检测委托后进行试验。中心实验室检测合格后将生成检验合格单并分别发送到试验监理、试验室主任等信息化账号流转确认,全部确认后检测任务完成,代表此批材料可以使用。没有检测合格的原材料制作配比单时不能选择,即拌和站可以生产的方量由系统上检测合格的材料决定,不取决于料仓是否有备料,从根本上杜绝未检先用现象的重要措施。3.3生产过程拌和站接到浇筑令后,由站长下发生产任务到试验员账号,试验员根据现有的检测合格的原材料网发放配比单,试验员制作施工配料单后通知搅拌楼操作手,操作手通过操作手专用账号登录平台查看待接收的生产任务,操作手使用专业的接口程序将网上的配比单直接下载到电脑生产系统进行首盘生产。这一过程中,操作手没有权利调整配合比数据,生产时的配合比数据与平台上的配合比数据不一致时,系统会产生报警。首盘生产完后进行首盘检测,需要在监理见证下进行温度、坍落度、含气量等常规出厂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由试验员在手机App上填写合格数据并确认,同时上传检测照片。监理在手机App上确认合格,自此出厂检测完成,操作手收到可继续生产的指令,可以继续生产。试验员需要在生产的同时使用手机App为试块二维码植入本次任务数据,交由第一车司机带至现场。手机App具有定位功能,即出厂检测必须在搅拌机的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范围系统会发出报警,没有完成首盘检测就继续生产也会报警。每一车生产完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带二维码的随车小票,车辆到达现场后,由现场监理见证做相关拌和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监理扫描随车小票二维码确认收料,现场制作标养试块并植入二维码芯片。所有车辆到达现场并接收扫描后任务自动结束,浇筑任务正式完成。后期的试块入库、出库、试压等操作都需要手机App配合完成。搅拌楼的操作室、下料口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在下料口的位置还安装了红外线温度检测仪,用以监测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实时上传温度数据,出机温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时系统产生报警。3.4物料标识牌物料标识牌是信息化系统的一个外部显示端口,主要显示所对应的料仓中的原材料的状态数据,包括进场日期、数量、批号、检测状态、库存余量等信息,根据搅拌楼的生产同步更新显示数据。即显示牌上的数据、信息化平台、搅拌楼的数据都同步实时更新。信息化2.0系统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试验台账、生产任务、派车管理、问题库管理、手机App等子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拌和站从原材进场检测到生产任务下发、制备配料单、配方下载等流程全部实现网上操作,所有生产及检测数据全部可以在网上查询。系统能够自动检测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及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针对不符合时效要求、技术规范的环节自动报警,纳入问题库,结合设置于料仓、搅拌楼、试验室等各处的高清监控设备,真正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可追溯、无盲点,从根本上保障了混凝土的质量。4结语综上所述,目前传统的混凝土行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智能化进一步优化了该行业,针对相关技术上有关数据之间的误差,需要拌和站智能化管理技术发挥作用,不断对拌和站标准化及智能化升级优化,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生产和管理一体化,提升行业生产与管理效率。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