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本桥主梁采用(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断面。桥梁宽度为12.6 m,桥梁建筑总宽为12.9 m。桥梁全长为221.5 m,中间支点中心线的梁高为7.835 m,跨中10 m直线中心的梁高和横向宽度15.75 m的梁高为4.835 m,梁体的下端根据二次抛物线而变化。2线形控制理论分析正装结构分析是预测结构初始变形量的关键方法,将现场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参数识别技术,得到具体的设计参数,向计算模型中代入识别的结构参数,按照该方法重复正装分析过程[1]。得到调整后的计算变形量后,将其与原始理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生成具有适用性的最佳高程调整方案。应用最小二乘法调整误差,为后续分段提供立模高程值。为了获得最佳的线性控制效果,需要在现场调整箱梁模型高程,使用最小二乘法调整误差。通过识别和修改设计参数,预测值可以更接近实际值,数据量越多,结果准确性也越高。基本思路是H实际挠度=A×H理论计算+B×T实测+C,使用最小二乘法的参数,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回归系数,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知数。3施工线形监控3.1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每个墩箱的上表面布置有11个施工控制参考点,0号块顶面策略基准点布置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17.069.F001图10号块顶面测量基准点布置(单位:cm)根据各墩的基础结构特征,建立测量控制网络,作为箱梁悬臂梁施工中的控制依据。结合工程进度,适时移动接收器的控制点,将其精准地转移至0号块处。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的应用,构建平面控制网络,根据已建立的配置灵活地控制该网络。对于高程控制网络的构建,改变设备的高度,在每个墩台上放置一个高程控制点,完成0号箱形梁后使用0级和吊钢尺方法移动到0号块的顶部或将其构建到全站仪。0#块的水平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悬臂结构的高程控制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依据图纸要求,精准确定各墩0#块梁上表面的控制参考点,有效控制各点的距离,保证点位间距一致性,差值不可超过10 mm。3.2基准点和梁段测点的埋设0#块中心基准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利用Ф16 mm的直螺纹钢筋制作。钢筋外露2 cm(超出混凝土顶面的部分),对该外露端磨圆,再刷涂红漆。悬臂节段梁的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17.069.F002图2悬浇阶段梁测点布置(单位:cm)标高观测点可用于测量箱梁的挠度值、观察箱梁是否存在扭转变形的现象。5个测点对称设置在箱梁中央线上,观测点与段的正面端面相隔20 cm。设定标高测量点后,正确设定断面梁底面的标高关系,测定结果遵循梁底面的标高。测量点的标记由16 mm直径螺纹钢筋组成。钢管在箱形梁的混凝土表面上各暴露3 cm,裸露的边缘涂有红色油漆。设置悬挂式箱梁段的测点后,可以将其作为箱梁中点线平面位置的测点,也可作为箱梁的挠度观测点以及仰角控制点,具有多种作用。嵌入观测点时,应注重位置的准确性以及测点自身的稳定性,且不能阻止吊笼前进。箱梁第0块的参考点和悬架浇铸件的变形观察点严格埋在指定位置,每个点位置的填充误差和距离控制在10 mm以内。埋入式钢筋的测量点必须与箱形梁顶部上方和下方的钢筋紧密焊接,并将钢筋的底部推向底板的底部模板。箱梁的零块基准点和悬挂的铸造部的挠度变形观测点需要嵌入指定位置,嵌入的加固测量点需要与箱梁屋顶的上下钢棒充分焊接,下端需要压在底板底部的模具框上。3.3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1)箱梁悬挂部分的挂篮若已经提前安装到位,配套全站仪,利用经纬仪穿线法以及盘左盘右法有效控制箱梁截面段,根据箱形梁的垂直模板的高度安装底部模板、水平模板和顶部模板。先调节吊钩的高度,待其具有合理性后,再抬起挂篮和底部,保证底模标高的合理性,使顶板底模精准就位,高程误差不可超过±10 mm。(2)在箱梁的各个部分悬臂的形成过程中,应进行挠曲测量和高度控制测量:挂篮安装后;向箱梁内灌注混凝土前;混凝土灌注后;在垂直的预应力钢梁上施加张力后。(3)箱形梁悬索浇筑工作中的挠度观察通常采用封闭的水平通道予以观察。为有效减小因温度变化产生的变形量,应确定合适的观察时间,得到准确的观察结果,必须在上午8:00前完成实地调查。应在注入混凝土后的隔天早晨测量箱形梁的变形。(4)在现场测量中,如果梁截面的测量值与预测的仰角的计算值之差超过15 mm,或箱形梁与平面中心线的测量位置差超过5 mm,则需要检验测量结果,若确实存在测量值偏差过大的情况,应分析原因,采取控制措施。(5)在箱形梁悬臂结构控制观测中,墩基的观测至关重要,需要将观测点设在各墩平台,要求每个平台均有4个对称布置的测点。为保证测点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承台埋置式测点。3.4承台沉降观测测量(1)测量点的放置是为了观察承台的沉降,各设置4个测量点在上、下部旋转工作台上。(2)测量条件在盖结构完成后测量初始值,墩和A1梁段完成后测量一次,卸下支架并转体之前测量一次。在高精度水平上观察沉降变形。3.5箱梁转体过程中的线形监控测量在转体的过程中在箱梁悬臂端监控4个控制点(每个悬臂端有2个)的标高变化。测量点位于A3梁段前端的上部。在转体过程中,需要在各顶程结束后测量测量标高,确认转体后的标高与旋转前相同,误差在5 mm以下。需要可靠的转体装置和安全对策保证结构的安全性。3.6箱梁转体后支架现浇线形监控测量混凝土浇筑在梁段前控制各控制点的梁底标高,即底模的控制标高。误差不大于3 mm。浇筑混凝土后以及张拉预应力钢束后分别测量各控制点的标高,为使得检测方便,将各测点放置到梁的上顶面。3.7箱梁体系转换及合龙的监测连续箱梁系统的转换和闭合是桥梁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线性控制的重要方面。为了确保建筑物悬臂的紧固精度,箱形梁平面轴的位置误差必须在10 mm以下,且悬臂末端的高度差区间在-5~15 mm以及-5mm以下。更换每个孔系统并构造一个封闭截面前,测量T形悬臂箱梁的高程。测量合龙段的高度观测:模板安装前;灌注混凝土前;混凝土灌注后;对垂直的预应力钢束进行拉伸处理后;各预应力钢束拧紧后。合龙采用压重技术时,应密切监控紧固部分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情况。4影响箱梁挠度变形的因素处理4.1挂篮变形受箱形梁的重量或其他建筑载荷的作用,挂篮易出现变形,具体括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两种形式。确定具体的变形量时,需要根据挂篮的形状、梁自重、施工负荷等因素选择具有可行性的变形计算方法。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预载试验选用外部荷载法和内部荷载法。可以通过分段加载方法执行预加载测试,逐步加载时间和负载,尽可能地接近梁段,每段的负载加载时间需要大于30 min。在载荷预载荷试验中,观察主要材料的变形和悬架的应力结果。通过挂篮的预载荷试验,绘制载荷变形曲线,得到各梁结构中挂篮的垂直变形值。4.2支架和托架变形为保证支架的稳定性,使用前先进行静载荷测试(具体采用倾斜载荷),每个阶段的载荷需要持续30 min或更长时间,最后一个阶段持续24 h,完成后逐渐消除负载,并在每个阶段测量支架和梁的变形值。支架的静态载荷测试中的最大载荷是设计载荷的1.2倍。在支架静载荷测试过程中,每执行一次加载和卸载作业后,均可以得到支架、梁两部分的变形数据,用于判断各自的变形情况。5结语对大跨度连续梁桥进行的设计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场和高度直接影响桥梁的布置和内力,施工参数与设计参数也存在一定差异。施工期间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经过参数识别后,结合识别结果展开计算,得到理论值,根据现有结构指标建立规划结构指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收集数据,进行最佳控制,实现对梁桥的线形控制目的。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