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育白牛是由辽宁省自主培育的、我国第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于2010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品种审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肉牛新品种。辽育白牛饲养地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以夏洛来牛为父本,辽宁本地黄牛为母本,杂交继代至第4代后,在F4代中选择优秀个体进行横交固定后,选择基因型更佳的个体作为系祖进行选育。现辽育白牛含夏洛来牛血统93.75%、本地黄牛血统6.25%[1],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突出、耐粗饲、易管理等特点,能适应舍饲、半舍饲半放牧和放牧等多种饲养方式,可以用于纯繁生产优质牛肉,也可以用作终端父本与其他地方品种牛进行杂交。辽育白牛是辽宁省主要饲养的肉牛品种,2018年以前,其养殖量占辽宁省肉牛饲养量的70%。近两年,受到西门塔尔牛养殖热的冲击,辽育白牛饲养量呈逐年下滑趋势,群体规模的缩减给良种选育带来挑战。因此,多途径开展辽育白牛选育研究、不断提升辽育白牛生产性能、稳住辽育白牛群体规模,成为当下辽育白牛选育生产的重要任务。2010年,辽育白牛通过品种审定时所建立的公牛核心群56头,辽宁省牧经种牛繁育中心有限公司种公牛场通过优选后备种公牛,持续对辽育白牛进行遗传改良,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本研究通过统计和分析现有辽育白牛种公牛核心群在各生长阶段体尺和体重的测定数据,与2010年辽育白牛通过品种审定时的体尺和体重数据进行比较,并对各阶段体重进行遗传力的估计,可为进一步提高辽育白牛的选育质量并制定未来选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体尺与体重测定1.1.1测定工具测量体高、体斜长使用测杖,测量胸围使用软尺,体重测量使用地磅。1.1.2测定规范体尺测量时保持牛自然端正站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头部前伸。空腹测量体重,所用磅秤灵敏度≤0.1 kg,记录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2体重遗传力估计1.2.1数据收集与统计本运算针对辽育白牛生长性能相关数据,数据由辽宁省牧经种牛繁育中心有限公司和辽育白牛核心育种场提供。共获得来自283头辽育白牛中的282头初生重(BW)、186头6月龄重(6 MW)、143头12月龄重(12 MW)、98头18月龄重(18 MW)、62头24月龄重(24 MW)和17头36月龄重(36 MW)。各体重性状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XX.XXXX/j.issn.1672-9692.2021.10.010.T001表1辽育白牛体重性状描述性统计Tab.1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raits of Liaoyu white cattle组别数量/头体重/kgBW28241.3±6.46 MW186238.7±38.012 MW143433.4±100.518 MW98552.6±124.724 MW62663.0±137.436 MW17897.7±70.21.2.2遗传模型遗传评估将基于限制性最大似然估计法REML对各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群体水平),然后使用最佳无限性偏差法BLUP计算各性状育种值(个体水平)[2-4]。具体所用的遗传模型表示如下[5-8]:y=Xb+Za+e (1)式中:y表示性状表型;Xb表示影响性状表型的固定效应(如:出生年度、性别);Za表示影响性状表型的加性遗传效应;e为模型残差。用于BLUP计算的系谱中含有549个个体。2结果与分析2.1辽育白牛生长发育性能变化(见表2、表3)由表2、表3可知,辽育白牛成年公牛体重较品种审定时期显著升高,由910.3 kg提高至962.5 kg;体高稍有增加;胸围增长明显,由226 cm增长至233 cm;但体斜长略有下降,较十年前的数据下降6 cm。此外,辽育白牛后备公牛各月龄体重较十年前均有大幅提升。XX.XXXX/j.issn.1672-9692.2021.10.010.T002表2辽育白牛成年公牛体尺体重均值变化[9]Tab.2Change of Liaoyu white cow bull adult body size and weight mean年份体高/cm体斜长/cm胸围/cm体重/kg2010年153194226910.32020年154188233962.5XX.XXXX/j.issn.1672-9692.2021.10.010.T003表3辽育白牛公牛各月龄体重均值变化[9]Tab.3Change of Liaoyu white cow bull in the monthly body weight mean年份BW6 MW12 MW18 MW24 MW2010年43.0231.0380.0518.0631.02020年46.5305.2452.3650.7820.4kg2.2辽育白牛体重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值(见表4)由表4可知,辽育白牛遗传参数中BW遗传力为0.47,6 MW遗传力为0.01,而12 MW和18 MW遗传力相近,分别为0.09和0.12。6 MW、12 MW和18 MW估计所得加性效应的标准误过大,反映出遗传评估结果并不理想。XX.XXXX/j.issn.1672-9692.2021.10.010.T004表4辽育白牛体重性状方差组分(标准误)与遗传力估计值Tab.4Estimated values of variance components (standard error) and heritability for traits of body weight in Liaoyu white cattle组别加性效应方差残差总方差遗传力BW16.09 (7.48)19.34 (6.17)36.24 (13.66)0.476 MW4.92 (107.23)950.30 (145.36)955.22 (252.59)0.0112 MW323.59 (695.56)3 359.40 (769.78)3 682.99 (1 465.34)0.0918 MW508.34 (1 585.20)3 588.60 (1 595.00)4 096.96 (3 180.20)0.123讨论肉牛生长发育性状与品种及个体遗传性能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10]。十余年来,辽育白牛体尺体重得到明显提升。此外,不断改良饲养方式和持续优化饲料营养结构,在提升辽育白牛生长发育性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前辽育白牛多为放牧、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方式,近年来转为以舍饲为主,玉米、豆粕等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使用量明显增加。应用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模式等手段均有助于提高肉牛养殖生产效益[11-12],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辽育白牛养殖效果。遗传参数估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得各育种性状的遗传力(h2)和各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由于本评估可用表型数据相对较少,运算说明中并未列出遗传关联。基于现有数据得出辽育白牛BW的遗传力为0.47,与文献结果相比处于合理范围内[13-15]。但辽育白牛断奶日龄在近十年发生变化,6 MW的加性效应方差估计值出现异常,遗传力仅有0.01。12 MW和18 MW估计所得遗传力分别为0.09和0.12。4结论通过持续遗传选育,配合改良饲养方式和优化饲料营养结构,辽育白牛的生长发育性状得到明显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辽育白牛在生长性状方面具有充分的遗传改良空间。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