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是反刍动物的重要饲料原料,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玉米资源较为丰富,青贮后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消化利用率[1]。随着我国反刍动物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平的提高,饲料资源紧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反刍动物养殖的发展[2]。因此,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对反刍动物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品种玉米的营养特性,阐述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因素和青贮玉米特性对动物生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产品品质提供参考。1青贮玉米品种的品质特性1.1不同地区的青贮玉米适宜品种根据收获物的用途,玉米可以分为籽粒玉米、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3]。青贮玉米是可在适宜收获期间获得地上玉米全株,经过粗加工和适当的青贮工艺应用在生产草食动物饲料原料的玉米品种[4]。不同地区经济动物饲养规模与结构不完全一致,各地区养殖业对青贮玉米的需求量不同。青贮玉米跨地区采购可能会导致饲养成本提升,为满足当地畜牧业发展需求可能会根据当地气候对青贮玉米进行规模化种植[5]。何佳蕾等[6]使用8个青贮玉米品种,研究四川的最佳青贮玉米品种,研究表明,30T60和雅玉8号是适宜四川农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刘汝亮等[7]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青贮玉米品种较为杂乱的现象,研究宁夏引黄灌区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生物鲜重和产量,研究表明,鲜产量最高的青贮玉米为张玉1355,其次为先玉1225,这两个品种是目前宁夏引黄灌区最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因此,青贮玉米规模种植时,除了满足当地动物养殖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当地气候和动物养殖结构。1.2不同品种对青贮玉米营养成分的影响李想等[8]通过玉米的组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青海高原地区50个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高科玉138等品种适宜青海地区,是青海高原地区的最佳种植品种。尤育品等[9]以雅玉青贮8号、文玉3号、曲辰19号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观察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湛江地区的营养成分差异,研究表明,文玉3号品种相对饲喂价值最高,钙磷含量较高。因此,文玉3号为湛江地区的最佳种植品种。张家华等[10]选取2个青贮专用型和6个青贮通用型玉米品种,研究这8个玉米品种在云南龙陵县种植后的营养特性,研究表明,西抗18和云瑞62是云南龙陵县最优种植品种。玉米品种的差异实质上是青贮玉米遗传信息的差异,进而导致与营养特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由于玉米营养成分指标较多,因此,在筛选适合本地区的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时,需要研究玉米的营养成分指标和遗传信息差异。1.3不同品种青贮玉米消化利用率的差异刘月等[11]以郑青贮1号、金岭青贮17号和京科青贮516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60 d,对3种不同青贮玉米进行营养价值及其消化率评定,研究表明,金岭青贮17为最优的饲用青贮玉米品种。林语梵等[12]对宁夏黄灌区现有的5个国外品种(CLO131、CLO132、CLO133、CLO134和CLO135)和1个本地品种(金刚青贮50)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营养成分、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进行分析,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淀粉含量组间差异显著,CLO135粗蛋白含量最高,为9.23%;金刚青贮5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33.43%,而CLO132、CLO134与CLO13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30%;CLO135淀粉含量最高,为43.11%;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和木质素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而且不同品种钙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金刚青贮50钙含量为0.44%,高于所有引进品种;CLO135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较高,分别为89.08%和58.17%;研究表明,CLO135作为专用型青贮玉米在宁夏黄灌区最具推广价值。赵新伟等[13]使用体外产气法评定3个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研究表明,新饲玉12号常规营养成分最高,伊单6号、新饲玉12号和一单37号的72 h的累计产气量分别为82.67、80.37和79.67 mL,干物质降解率分别为48.08%、55.47%和49.30%,研究表明,3种青贮玉米均可以作为优质饲料用于反刍动物饲养,并值得大规模推广。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其生物产量和饲料价值[14],不同地区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海拔、土壤成分等各项环境因素对青贮玉米品种进行初步筛选,再通过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评定最终确定适宜的青贮玉米品种用于规模种植。2不同品种青贮玉米营养特性的影响因素2.1种植管理对青贮玉米营养特性的影响青贮玉米的营养特性是评价青贮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种植过程中,耕层、施肥、水分等众多因素对青贮玉米有显著影响,国内对种植技术影响青贮玉米的品质的报道较多[15]。受娜等[16]在陇东旱塬区研究不同施氮量青贮玉米的影响,以豫青贮23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70、140、210、280 kg/hm2的不同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进行种植,观察不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210 kg/hm2的施氮量可以有效改善青贮玉米营养品质。王立静等[17]研究种植密度对NK718籽粒产量、全株生物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 的种植密度,研究表明,德州地区NK718收获籽粒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收获全株制作青贮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梁茜[18]研究淹水胁迫对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穗发育关键期(V9和V12期)淹水胁迫会使青贮玉米产量显著降低,淹水胁迫时间越长,青贮玉米产量会呈显著降低趋势,该研究还认为淹水胁迫可以显著降低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V12期胁迫对青贮品质影响最显著,淹水胁迫降低青贮玉米淀粉和粗蛋白含量,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总体降低可消化的养分含量,会给反刍动物养殖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控制种植过程中水分供给对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梁玉红等[19]研究节水15%灌溉、节水30%灌溉和充分灌溉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巡青518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和节水15%灌溉的青贮玉米鲜草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极显著高于节水30%灌溉的青贮玉米,充分灌溉的青贮玉米与节水灌溉15%的青贮玉米组间差异不显著;节水15%灌溉可以提高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并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殷大伟等[20]研究新型肥料生物炭基肥替代传统化肥对玉米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和成熟期,F1的有机物含量分别比FCK增加0.70%、14.90%。因此,认为使用生物肽基肥替代传统化肥对青贮玉米有机物含量和产量无差异。白雪纯等[21]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当年不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单施化肥处理(T1)的青贮玉米粗蛋白含量最高,配施有机肥在可能会降低青贮玉米的粗蛋白含量而提高纤维的含量。在种植过程中,除草剂对玉米的产量及营养特性会有影响。王文焕等[22]研究认为,在收获期使用50%乙草胺200 mL/667 m2+40%阿特垃津200 mL/L进行土壤处理,可以提高青贮玉米粗蛋白、粗灰分含量,但对粗纤维和钙含量影响不显著。在青贮玉米种植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适当考虑以提高青贮玉米的饲用价值。2.2不同收获期对青贮玉米营养特性的影响青贮玉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的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具有较大差异。因此,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特性需要研究玉米的收获期[23-25]。丁一等[26]以京科青贮301、京科青贮516、饲玉1号、饲玉2号、鲁单256和鲁单258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收获期对玉米营养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乳线到达籽粒中、下部时,为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此时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收益最高、品质好、适口性强、消化利用率最高。杨大盛等[27]以青贮玉米品种科玉1108为试验材料,研究收获期对玉米青贮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期的延长,青贮玉米全株生物量、秸秆生物量、籽实生物量、百粒重等产量指标和粗脂肪含量均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秸秆占比与粗蛋白质含量呈线性降低趋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收获期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青贮后,随收获期的延长,青贮玉米体外发酵时潜在最大产气量、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干物质消失率均呈线性下降,乙酸摩尔比例有显著的线性提高,研究表明,随着青贮玉米收获期延长,青贮玉米生产产量会有显著提高并影响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但不会降低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却可以明显降低青贮后体外降解特性。雷艳芳等[28]研究不同刈割时间对青贮玉米品种生物量、干物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材料为耀青3号、登海11号、雅玉8号,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青贮玉米的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着收获时间的变化差异显著;不同阶段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生物量和干物质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74%时,综合得分最高。姜富贵等[29]研究发现,随着收获期长,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随着收获期的延迟,青贮玉米淀粉含量显著增加;1/2乳线期青贮玉米总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3/4乳线期,1/2乳线期青贮玉米不可利用纤维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贾森等[30]研究发现,青贮玉米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收获期的延长而减少,半纤维素含量在整个成熟期变化不一致,乳线消失期粗蛋白质含量比凹陷期和1/3乳线期显著下降。3展望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的饲用价值与品质应当以营养特性为主,应该结合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特定品种的青贮玉米在提高其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产量的显著提升,以便玉米大规模的应用与推广。随着人们对牛、羊等肉制品需求增加,畜禽对青贮玉米的消耗量也有所提高。因此,提高青贮玉米营养特性和品质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研究价值。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