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作为蒿属菊科植物的优势物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1-2]。艾蒿(Artemisia argyi)又称为“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小灌木,叶呈灰绿色至银色,芳香浓郁。艾蒿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在对痛经、腹痛和炎症的控制上,还可以用作食材[3]。研究表明,艾蒿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凝、抗骨质疏松、神经保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4-10],可作为饲料添加剂。艾蒿提取物中活性成分有很多。但是,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艾蒿的活性成分有所不同,不同的提取方式对艾蒿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也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文章就艾蒿中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进行总结,旨在为蒿属提取物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1艾蒿中的营养物质艾蒿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鲜艾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占5.23%,菊科植物一点红的碳水化合物只占鲜重的2.13%,比鲜艾叶的碳水化合物低1倍左右[11]。艾蒿中蛋白质含量占鲜重的2.2%[11],总游离氨基酸占干重的0.613%[5]。艾蒿中共发现14种氨基酸,包括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例(EAA/TAA)为60.0%[5],高于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品,如鸡蛋(46.2%)、牛奶(44%)、鱼(40.7%)[1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EAA/TAA值超过40%的食品是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因此,艾蒿可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植物蛋白资源。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的非蛋白氨基酸,γ-氨基丁酸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治疗潜力[13]。艾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达0.126 mg/g,约是魁蒿的3.8倍[5]。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艾蒿脂肪酸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干燥的艾蒿样品中共检出9种脂肪酸,范围从C16到C24不等。其中亚麻酸是艾蒿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6.36%,其次是棕榈酸和亚油酸,分别占18.82%和15.73%[5]。艾蒿是1种优秀的矿物质来源。沈霞[14]检测出艾叶中的各矿物质含量为:钙8.5 mg/g、钾2.7 mg/g、镁1.8 mg/g、铁6.9×10-1 mg/g、钠2.9×10-1 mg/g、铜1.5×10-2 mg/g、钛1.2×10-2 mg/g、镍4.8×10-3 mg/g、铂3.8×10-3 mg/g、砷1.3×10-4 mg/g、汞4×10-5 mg/g。2艾蒿的生物活性成分艾蒿的生物活性成分可按沸点分为非挥发性化合物和挥发性化合物,前者主要包括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香豆素和萜类化合物,后者主要是挥发油。2.1多糖类物质多糖是由糖苷键连接的单糖单体的聚合物。Bao等[15]从艾蒿中分离得到分子量为5.17 kDa的水溶性多糖(FAAP-02)。研究表明,FAAP-02能够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恢复被移植肿瘤抑制的免疫功能[15]。Zhang等[4]从艾蒿中提取总多糖,证明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4]。吴桂花[16]从艾草中分离出两种β-糖苷键链接的吡喃糖:WAYSP00(5.22 kDa)、WAYSP02(2.636 kDa)。胡岗等[17]研究发现,艾草多糖对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制效果。牛壮[18]研究发现,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艾蒿多糖可以显著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改善小肠黏膜形态,调节肠道微生态系统。张鹏飞[19]研究发现,艾蒿多糖可以明显缓解淋巴细胞因脂多糖刺激导致的免疫应激。多糖作为保健品功效成分,对特定人群可改善机体代谢,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作为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等,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延长货架期;作为药物,可以降低人体氧化应激,保护组织器官不受侵害,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一定防治作用。艾蒿多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为皮肤提供保湿效果,其抑菌、抗辐射和抗氧化活性能防止紫外线损伤、美白皮肤、避免痤疮产生,起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功效性化妆品添加剂。传统的多糖分离工艺流程为:脱脂-水提-除蛋白-脱色-醇沉-离子交换柱分离-凝胶过滤纯化。目前,逐渐采用一些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辅助提取多糖,如:超声波法、微波法、高压脉冲、核磁共振等物理方法,添加酸、碱或酶等化学方法,以达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得率的目的[20-21]。2.2黄酮类化合物艾蒿中有多种类黄酮,包括甲氧基黄酮、黄酮醇和查耳酮。甲氧基黄酮指在苯丙-丁-吡酮(C6-C3-C6)的基本骨架上带有一个或多个甲氧基取代基,并在C4位置有羰基的黄酮的总称[22]。甲氧基黄酮可以预防氧化损伤、炎症、过敏和肿瘤的发生[23]。目前,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是被研究最多的艾蒿甲氧基黄酮。野艾蒿与艾蒿均属同科同属同组植物,亲缘关系以及药用性状接近,因此,极易将二者混淆[24]。郭龙等[24]通过指纹图谱分析和多组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在艾蒿中的含量分别为0.26~0.69 mg/g和0.46~1.22 mg/g,在野艾蒿中的含量分别为0.05~0.11 mg/g和0.09~0.21 mg/g。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著,可作为鉴别和评价艾蒿质量的参考。Han等[25]研究发现,除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外,艾蒿还分离出5种甲氧基黄酮,包括矢车菊黄素、紫花牡荆素、刚毛黄素、5,7,4',5'-四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和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及其糖基化衍生物槲皮素3-氧代-葡糖苷(异槲皮素)、山柰酚和芦丁是在艾蒿中发现的黄酮醇的主要成分[25-26]。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从黄酮类化合物中分离得到柚皮素、多碘二醇、5,7,3',4'-四羟基黄酮和2,3-二氢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化合物[27]。查耳酮也是黄酮类的一个亚类,具有C6-C3-C6骨架。圣草素是目前报道的艾蒿植株中唯一一种查耳酮[25]。本课题组已有研究表明,艾蒿黄酮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当饲粮中艾蒿黄酮添加量为750 mg/kg时,效果最佳[28]。裸鼠饮食喂养研究表明,连续摄入5,6-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和5,6,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60 mg/kg体重的剂量)22 d,肿瘤体积分别减少44.6%和14.6%[29]。2.3有机酸艾蒿含有多种有机酸,主要以羟基苯甲酸和羟基肉桂酸为代表。在羟基肉桂酸中,咖啡酸及其衍生物是主要成分。通过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测得艾蒿中3,4-二咖啡酰奎宁酸(3,4-diCQA)、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diCQA)、4,5-二咖啡酰奎宁酸(4,5-diCQA)的含量分别为0.78~6.07、3.12~16.63、1.94~5.51 mg/g,但是,在野艾蒿中这三种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分别低至0.42、6.59、1.65 mg/g[24]。因此,可以据此为两种蒿属植物进行区分。多重PCR也可成为另一种用来区分艾蒿和其他艾属植物的可行方法[30]。羟基苯甲酸和羟基肉桂酸属于酚酸类,是植物组织中存在的一大类植物化学物质。酚酸和类黄酮一起参与吸引昆虫授粉,对有害昆虫和微生物进行天然防御,甚至控制植物激素[31]。酚酸是可食用植物的主要抗氧化成分[28]。在艾蒿中,酚酸对清除自由基发挥着重要作用[25]。使用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可以检测到艾蒿中大部分有机酸。艾蒿经乙酸乙酯萃取,可分出12种酚酸和5种其他有机酸[25],3种脂肪酸,包括13-氧羰基-9(Z),11(E)-亚油酸、13-氧羰基-9(E),11(E)-亚油酸和9-氧羰基-10(E),12(E)-亚油酸[32]。赵志鸿等[33]使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分离鉴定5种艾叶中的化合物。除乙酸乙酯外,咖啡酸及其衍生物还可以用正丁醇或水提取[25]。但是,新绿原酸和绿原酸目前仅在75%的甲醇馏分中发现[24]。2.4挥发油环氧乙烷具有低分子量,是芳香族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挥发油的生物合成途径,其化学组成可分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一些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1]。挥发油传统上是通过蒸汽或水蒸馏获得[34-36]。近年来,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新技术被开发并应用于收集这些挥发性成分[37-39]。挥发油在减轻氧化损伤、炎症、感染、癌症和神经退行性变化等方面表现良好[7,40-42]。艾蒿是挥发油的丰富来源[35]。艾蒿有强烈的芳香气味,主要是由高浓度的挥发油所致。借助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技术,艾蒿挥发油中初步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其中桉树精最为丰富,占23.66%[36]。但是,在另一项研究中,桉树精的含量高达33.4%[34]。水蒸馏和超临界流体萃取采集的艾蒿挥发油显示出不同的化学成分[38]。叶片和地上部分桉树醇分别占艾蒿挥发油的9.00%~33.42%和2.56%~22.03%,而以花头为样本时,桉树醇含量降至2.02%~3.58%[38]。龙脑、樟脑、石竹烯、D-香樟烯、芳樟醇和乙酸龙脑酯的含量也有相同的变化[38]。研究表明,艾蒿挥发油的质量和产量可能受到原料来源、提取工艺和植物部位的影响[38]。2.5萜类化合物与艾蒿挥发油中的萜类化合物相比,艾蒿中的非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分子量较高,但含量较低[43]。为了寻找新的生物活性高分子萜烯,利用LC-MS从艾蒿中分离出4种倍半萜烯二聚体,即青蒿素A、B、C和D,产率分别为4、3、26和4 mg/kg[43]。青蒿素A-D是两对异倍半萜二聚体,分别以Ⅰ/Ⅱ和Ⅰ/Ⅲ单位形成头-头(青蒿素A和C)和头-尾(青蒿素B和D)连接,被证实对一种癌细胞株具有抗增殖活性[43]。8-乙酰青蒿琥酯和青蒿琥酯是最近在艾蒿中发现的两种二聚的青蒿素内酯[44]。异氰胺和脱氢母脲均被检测为倍半萜[26,44]。此外,还分离出2个倍半萜:氯丁二醇和石竹烯氧化物;2个倍半萜酮:莫卡丁酮和莫沙酮内酯;5个三萜:gult-5-烯-3β-乙酸酯、达玛二烯醇乙酸酯、醋酸环青蒿琥酯、环-23-烯-3β,25-二醇和环-23-烯-3β,25-二元醇单乙酸酯[31]。Zeng等[10]在艾蒿中发现一种不寻常的倍半萜—单萜内酯异青蒿素,具有突出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一氧化氮抑制作用。Liu等[45]研究发现,在不同植物部位中,调节萜类化合物合成的众多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2.6其他活性成分除了以上活性成分外,研究人员从艾蒿中纯化了几种香豆素和鞣酸类化合物[46-47],其中东莨菪素和异东莨菪素可以有效延缓癌症进程[46]。3展望多糖类、黄酮类化合物是艾蒿中具有代表性的非挥发性生物活性物质。艾蒿挥发油是艾蒿中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如萜类、醇类、醚类、酮类和有机酸等,艾蒿挥发油的成分由于品种、生长条件、植株部位和检测方法的不同,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关于艾蒿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化学结构的研究较少。在艾蒿中还发现了有机酸、萜类、香豆素和鞣酸类等活性成分。但关于植物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仍未得到很好的揭示。萜类、酚类、鞣酸类等植物化学物质代谢组学的信息很少。因此,艾蒿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动物健康的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