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使得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全球气温逐渐升高,引发了温室效应以及全球变暖现象,给全球各个国家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例如洪涝和干旱等,也对水文水资源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相关学者应进一步强化对气候资源对水文资源影响的具体研究,探寻气候变化和水文水资源两者之间的具体影响规律,帮助人们探索更良好的保护水资源方式。1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行业的进步,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逐年增多,大气温度也在随之逐渐变高,引发温室效应,出现了多种气候模型。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在过去50年,全球气温每10年就会增加0.13 ℃,温度上涨的速度是100年前的两倍。全球气温逐渐升高和温室效应对各地的降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引发了较多社会问题。温室效应使低纬度地区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大气循环的速度也逐渐增快,降水量增高,最终形成恶劣的强对流天气,严重影响低纬度国家,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居住安全。对于高纬度地区,如北极和南极地区,冰川的融化速度也会逐渐加快,陆地地区的冰川数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减少,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对于高纬度地区的居住人群而言,其日常生产生活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危害。2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2.1气候对区域河流径流的影响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辽阔,横跨温带、热带雨林、亚热带,国内各个地区的气候温度也具备较大的差异性,气候出现相应的转变时,会对各个地区的河流径流量产生不同限度的影响。例如夏季时,会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导致全国各个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在7~9月,各个地区的河流尤其是位于季风地区的城市,整体的河流径流量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增加的状况,此时国内大部分地区都会进入汛期。对于不受季风影响的西北地区,降水量通常比较少,整体的河流径流量也会逐渐减少,甚至少数城市河流会由于降水量不足逐渐出现干涸的现象。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分布状况与气候变化之间具有紧密联系,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有效做好各个地区的防汛和抗旱工作。2.2气候对河流年径流量的影响根据国内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我国主要分为七个流域,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处在亚热带地区,整体的气候温度变化具备较为湿润的特点,河流径流量也会在一整年都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中,降水量通常比较充足,河流的径流量在一年内的变化程度较小。淮北地区的水文受到气候变化非常大的影响,能够分为干、湿两季,全年河流的径流量变化非常大。地处黄河地区的河流,由于全年的降水量非常少,因此不会产生明显变化。2.3气候变化对径流系数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由于在气候、湿润、温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径流系数也存在差异。对于较为湿润的南方地区而言,径流系数通常比较高;对于那些降水量比较少的北方地区及西北方地区,降水量常年都比较少,干旱指数也会逐渐增加,径流系数相对较低。3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3.1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的高度近几年,我国的浙江温州地区海平面正在不断上升,自1960年,温州地区的海平面每年上升高度达到0.1~0.3 mm,近几年的上涨速度逐渐加快,整体的海平面上涨速度逐渐超过我国整体的海平面平均上涨水平。与2017年相比,2018年温州地区的海平面整体上升高度达到了1.2 mm,存在海平面不断上升淹没陆地的隐患。气候变化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淡水盐化、土地盐渍化,且正在逐渐加重,对于沿海地区的供水工作以及防洪工作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3.2对降水量的影响分析全球的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造成的影响,由于没有具备完善的海平面观测资料,目前还无法针对全球性的海洋平均降水变化趋势展开相应的研究,也无法预测过去全球受到气候变化之后降水量的具体变化趋势。研究我国全球的降水观测资料发现,20世纪全球的陆地降水总体增量达到了2%,每个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地区降水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增加,北纬30° ~85° 的陆地地区,降水量增长幅度达到了7%~12%。但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幅度约为3%。对于南美的沙漠地区以及非洲北部地区而言,降水量降低的趋势更明显。20世纪南半球的大陆地区,降水量也出现了显著增加,增加幅度在2%左右。从我国的降水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年度降雨量出现明显变化,但整体的趋势性变化较小。分析近50年来地全国降雨量,我国的东北部地区以及华北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均出现了降水量下降的发展趋势。1950~2000年,黄河、海河、辽河以及淮河流域整体的年度降水量均有所减少,减少50~120 mm。在我国的其他地区中,包括东北北部地区以及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年度降水量都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下游,整体的年度降雨量增加非常明显。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年度降水量也出现了显著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长时间干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频繁出现洪水,都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度影响,由此可知气候变化会对降水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4保护水文水资源的建议4.1依法保护县域内河流水质各地区的水资源保护部门需要确保账户能够实现统一和协调,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以及水资源保护的监督力度,强化对水资源破坏以及污染等恶劣行为的惩治力度,提升人们对于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意识,制定相应的避免水资源遭到污染的应急预案,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各个地区内的河流水质。可以推行“河长制”,由当前地区的党政负责人担任相应的“河长”,主要负责当前地区的河流管理工作以及环境保护工作。在保护水资源的工作中大力推行“河长制”,建立相应的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河长保护水资源体系,健全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监督严格、保护力度强大的河流水域管理保护机制,由河长制办公室来负责该机制的详细工作任务,相关部门和单位针对下达的工作任务进行分工、落实。各级河长坚持生态原则有限的工作原则,针对当前地区的上下游、左右岸等落实一河一策的管理模式,带头组织对破坏水体资源、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对相关工作部门和下级河长的工作执行状况进行督导,对保护水体资源的任务完成状况进行考核,协同合作,全方位优化地域的水体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效果。4.2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水污染的关系强化排污入河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企业对于各类生产经营产生废水的控制管控力度。针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需要对其进行循环利用,在建立各种新项目的过程中,应在项目内设置相应的防治污染工。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使用总量,进行农业灌溉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滴管以及喷灌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处理的落实力度,建立相应的水资源防污染运行机制,将处理完善的污水通过相应的回收系统进行二次利用,针对各类回收的垃圾应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避免对环境二次污染。4.3建立河流水质监测网络在各个一级直流安装水质监测点,对每个点进行有效连接,最终形成一个水质监测的严密网络,能够及时监测各类污染物质流入河流的详细状况,通过水质监测网络对监测的数据开展更细化的分析工作,了解各个支流水质的详细变化状况。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水质保护管理措施,全面提升河流自身的自动净化能力,在日常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中融入水质监测,全面提升河流的水质情况,优化整体的生态环境。4.4加大河流保护宣传力度对于我国各地区的水资源保护而言,是一项长期且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强化管理力度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对社会大众的水资源保护宣传以及教育,全面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强化保护水资源的思想意识,在有居民居住的河流两岸地区,需要设置相应的警示牌以及教育牌,居民不能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和含有有害物质的农药产品,尽可能避免对水资源造成地污染。在河流两岸地区需要进行林木的种植,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减小洪水汛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威胁。5结语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重点研究课题,气候变化不是单纯的气候问题,也会影响全球各个国家的居住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当前地区的水文产生严重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深化研究,保护国内的淡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