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鸡养殖历史悠久,鸡种遗传资源丰富。收录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的地方鸡品种共有115个,选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地方鸡品种有28个[1]。河北省通过审定的国家级蛋肉兼用型优良地方品种有太行鸡与坝上长尾鸡。我国地方鸡种大多数具有生存力、抗病力强,耐粗饲、蛋肉品质优良等特点。因此,我国将国内地方鸡种与国外引进鸡种结合培育出大量优质国产蛋鸡鸡种[2]。国家十分重视地方鸡种资源。据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657号建议的答复》[3]可知,我国已建设2个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和25个国家级保种场,制定地方鸡种保种技术方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4]的通知中强调了保护地方鸡种资源的重要性,确定了提高现有品种优势、增强良种扩繁推广、保护利用地方鸡种资源等任务目标。河北省高度重视优质地方鸡种的保护与利用。但是,关于地方鸡种的营养需要量与饲料方面的研究较少[5]。文章就河北优质地方鸡营养需要量与饲料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河北省发展特色地方鸡产业提供参考。1河北地方鸡品种及养殖概述1.1坝上长尾鸡2005年,坝上长尾鸡通过了国家品种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收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坝上长尾鸡生长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因其尾长、翘而得名,是经过长期选育形成的蛋肉兼用型品种,年平均产蛋140个,蛋重约47 g。与普通鸡蛋相比,坝上长尾鸡的鸡蛋具有蛋重小,蛋黄比例高,水分含量低,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等特点。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坝上长尾鸡存栏量为160万只,大多为小规模养殖或家庭式散养,集约化大规模的养殖场较少。目前,关于坝上长尾鸡的研究偏重基础群体的建立与选育[6]。1.2太行鸡2015年,太行鸡通过国家品种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收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太行鸡又名河北柴鸡,因体型瘦小如柴而得名,平均开产日龄198 d,平均年产蛋100个,平均蛋重43 g。研究表明,与普通商品肉鸡相比,太行鸡屠宰性能较差,肉品质较优[7];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生长速度、粗脂肪、钙、磷等营养物质消化率均低于海兰灰蛋鸡,粗蛋白、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海兰灰蛋鸡[8-12]。太行鸡所产蛋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重、蛋黄颜色等指标均优于普通鸡蛋,蛋中粗脂肪与钙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2020年,河北省太行鸡年养殖量约2 000万只。目前,关于太行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肉品质分析、肠道结构变化和品种优化选育等方面[6]。2河北优质鸡营养需要量研究进展营养需要量一般是动物在拥有最佳生长和生产性能时,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养分的适宜需要量。不同种类、品种、性别、年龄、生理阶段、生产水平动物其营养需要量不同。营养需要量是制定饲养标准的基础。2.1代谢能需要量能量是维持生长和生产的基础,日粮能量水平是影响动物进食量的重要因素[13-14]。国内外蛋肉鸡能量研究一般采用AME体系,河北省优质地方鸡能量研究也使用此体系[15-18]。王珊等[19]研究发现,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将0~6周龄的太行鸡日粮代谢能水平设置为11.75、12.15、12.55 MJ/kg,以代谢能水平为12.15 MJ/kg时生长性能最优。冯焯等[20-21]在育雏期和育成期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分别将代谢能水平设置为11.70、12.00、12.30 MJ/kg与11.00、11.50、12.00 MJ/kg,结果表明,太行鸡育雏期与育成期的适宜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0~12.3 MJ/kg与11.0 MJ/kg。柳迪等[22]研究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条件下,坝上长尾鸡育成期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0~11.5 MJ/kg时,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等指标最优。张艳艳[23]研究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条件下,育雏期坝上长尾鸡适宜代谢能为12.30 MJ/kg,此时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采食量和料重比最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优。研究表明,太行鸡与坝上长尾鸡育雏期与育成期的代谢能方面差异不大,适宜的代谢能营养需要量可提高河北优质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益。2.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研究是营养研究中的核心之一。适宜水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养殖产业氮排放[24-25]。王珊等[19]研究发现,将0~6周龄太行鸡日粮粗蛋白质水平设置为低(16.1%)、中(17.6%)、高(19.1%),其中粗蛋白水平为17.6%时各指标最优。冯焯等[21-22]研究发现,太行鸡育雏期使用粗蛋白水平为17.0%、18.5%、20.0%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时,生长性能与粗蛋白质水平呈线性关系,但并无明显差异;育成期时,综合太行鸡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确定粗蛋白适宜水平为14%~15%。刘淑静[26]研究表明,太行鸡育雏期最适宜的含硫氨基酸水平为0.72%,育成期为0.66%。柳迪等[22]的研究中设置3个蛋白水平(14%、15%和16%),结果表明,育成期坝上长尾鸡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张艳艳[23]研究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粗蛋白水平在20%时,坝上长尾鸡雏鸡平均日增重最高,采食量最低,蛋白水平对血清中葡萄糖、白蛋白、总蛋白和尿酸含量有积极影响。但目前坝上长尾鸡氨基酸营养需要量方面尚无较完整的研究成果。2.3钙和磷需要钙和磷是维持鸡正常生长与生产的矿物质元素。钙、磷及其化合物参与血液、体液浓度、pH值、渗透压的调节以及神经与肌肉的活动。钙、磷对鸡骨骼与鸡蛋形成的有重要影响,是维持鸡生长和生产的重要微量元素[27-30]。郝艳霜等[31]使用3个不同钙磷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确定育雏期太行鸡适宜钙、磷水平分别为1.23%和0.68%。李树鹏等[32]将钙、磷分别设置3个水平,研究发现,育成期太行鸡适宜钙磷水平分别为1.1%和0.65%。郝艳霜等[33-34]的研究中,育雏与育成期使用3个不同钙磷水平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钙水平为0.77%、总磷水平为0.55%时,坝上长尾鸡雏鸡生长性能指标最优;育成期日粮钙、磷水平分别在1.1%、0.55%时有较低的料重比和较高的日增重。根据河北优质地方鸡营养物质需求量的已有研究结果[19-23, 26, 31-35],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适宜营养水平见表1。因此,太行鸡与坝上长尾鸡的需要量相似,在后续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中可相互参考。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0.023.T001表1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日粮适宜营养水平项目太行鸡坝上长尾鸡0~6周龄公鸡育雏期育成期育雏期育成期代谢能/(MJ/kg)12.1512.00~12.3011.5012.3011.00~11.50粗蛋白质/%17.6017.00~20.0014.00~15.0020.0014.00~15.00钙/%—1.231.100.771.10磷/%—0.680.650.550.55注:“—”表示原文献未提供相应数据。3河北省优质鸡饲料研究进展地方鸡饲料类型较少,养殖户一般使用常规商品饲料。与普通蛋鸡相比,地方鸡养殖模式、环境因素、生理特性的不同,导致地方鸡营养物质需求水平不同。因此,直接使用商品饲料会造成营养水平低于机体需要量,导致机体长期营养不足,降低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会导致营养代谢疾病造成动物机体损伤甚至死亡。营养水平过高会造成饲料资源浪费。营养物质未被利用就排出,会造成气体和土地污染等。因此,地方鸡饲料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柳迪[35]研究发现,使用张杂谷作为能量饲料应用在育成期坝上长尾鸡日粮中,对坝上长尾鸡无不良影响,并且可提高坝上长尾鸡的能量和总磷表观消化率,增强血清抗氧化能力,从而增加生产效益。郝艳霜等[36]在太行鸡日粮中使用枣粉替代部分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发现枣粉可明显影响太行鸡的部分生产性能指标与抗应激能力。张立永等[37]在1~15日龄坝上长尾鸡雏鸡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发现3个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5.04%、9.75%和4.74%,并可增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善肠道黏膜形态。刘海斌等[38]研究表明,在坝上长尾鸡公鸡日粮中添加1%中草药制剂能够明显增粗曲细精管管径;在长尾鸡120和130日龄时,可明显提高其促卵泡激素和睾酮浓度。刘海斌等[39]研究发现,中草药制剂可促进坝上长尾鸡母鸡鸡冠的发育、增加体质量;20 d后可明显促进黄体酮、雌二醇等激素的分泌,起到促进性成熟的作用。陈亮等[40-41]使用不同水平中草药制剂日粮饲喂感染大肠杆菌的坝上长尾鸡,发现中药制剂可明显提高坝上长尾鸡的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增强免疫能力。杨二聪等[42]研究表明,在坝上长尾鸡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明显提高坝上长尾鸡的产蛋率和蛋重,降低料蛋比,改善蛋品质。吴斯诺等[43]报道,使用添加1.5%亚麻籽油的日粮饲喂太行鸡,可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改善脂类代谢;产蛋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9.77%,料蛋比最低,平均蛋重最高;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最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比对照组降低46.5%,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提高。吴斯诺等[44]研究发现,在太行鸡日粮中添加80 mg/kg虾青素可显著提高产蛋率,降低料蛋比,提高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增加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4展望目前,关于河北省优质鸡(太行鸡、坝上长尾鸡)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研究仍不够系统。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雏期与育成期。生长发育规律、消化生理及营养代谢特点缺乏系统研究。研究的指标主要集中在能量、蛋白质、钙、磷和部分氨基酸,导致其营养需要量研究针对性差。在饲料研究方面,仅有一些饲料添加剂和外源性制剂的使用效果研究,饲料类型及饲料原料开发方面较少。后续研究工作中,应对不同养殖阶段进行合理划分,不同阶段饲养法能够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对地方鸡不同时期的不同生长、生产特性及生理状态进行观察、总结,利用现代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划分出属于河北地方鸡最适宜的饲养阶段,为地方鸡的营养需要量、专用饲料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地方优质鸡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生理阶段、生产水平的各种营养物质(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量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在氨基酸营养方面,应研究其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与氨基酸适宜比例,并逐步研究可利用氨基酸营养、小肽营养及理想蛋白质。开展维生素、微量元素方面的研究时,不仅要确定生长、生产性能最优时的营养物质水平,同时要参考河北省优质地方鸡的养殖现状、生理特性,既要维持高效率的生产,又要降低排放、减少成本投入。在确定需要量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完整的饲养标准。有关河北省优质地方鸡饲料原料开发方面,需要对当地饲料原料资源进行调查,对具有代表性饲料原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以丰富和完善地方鸡种饲料原料数据库,选择更优质、成本更低的饲料原料,提高其生产效益。同时,应对现有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重新进行评定。地方鸡的生理特性与普通鸡种的生理特性的不同,会使其对饲料原料的营养利用有差异。进行新的营养价值评定可以更准确、更可靠地配制地方鸡日粮。在饲料配制方面,应根据河北省优质地方鸡生理特性、养殖环境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发专用的系列饲料(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为河北省优质地方鸡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