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剩余物是植物经过物理、化学分离提取后剩余的部分物质。植物提取剩余物主要包括果渣、茶渣、蔬菜渣及药食两用草药渣等。果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鲜果经压榨后不包括果核(种子)的果肉果皮残渣;另外一类是果实种子提取植物油后剩余的残渣。目前,果渣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沙棘、葡萄、苹果、柑橘、蔓越莓等果物上[1]。茶渣主要是茶叶经过茶饮品、速溶茶或茶单宁产业等加工利用后产生的残渣。我国对茶渣的研究主要围绕提取功能性成分、栽培食用菌以及制备有机肥等方面。蔬菜渣是食品加工产业的副产物,如淀粉、番茄酱生产企业剩余的马铃薯渣、红薯渣以及番茄渣等均可以作为饲料应用在动物生产中[2]。中草药渣是加工中药过程中的副产物。文章综述植物提取剩余物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1植物提取剩余物的营养价值植物提取剩余物的营养成分主要以纤维为主,也含有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及糖类等常规营养成分,在动物养殖中可以作为部分能量及蛋白饲料的来源为动物各项生命活动供能。Rizal等[3]研究表明,在肉鸡饲粮中应用20%比例的胡萝卜和果汁废弃物(苹果、芒果、鳄梨、橘子、西瓜和番茄)混合物,可以有效替代相同比例的玉米,且不会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及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植物提取剩余物中含有黄酮类、多酚类、三萜类、生物碱、有机酸、矿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4]。植物中通常含有30种以上的生物活性组成成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4~6种,经过化学提取后仍含有一定量未提取充分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以及非主要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完整植物提取物的抗菌功能比主要成分提取物强,说明在植物体内,非主要活性成分也发挥一定的抗菌作用[5],也可能是植物中的非主要活性成分与主要活性成分之间存在潜在的协同效应[6]。中草药中含有很多药物活性成分,兼具营养及药用两种属性,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中药制药过程中,中草药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率一般为30%~70%[7]。在细胞壁的束缚下,很多功能性成分仍然残留在中药药渣中。因此,植物提取剩余物虽然绝大多数源自其他行业的生产残渣,但并不能否定其营养价值,植物体内的营养成分和天然功能性活性成分可以作为动物有效的营养促进及免疫调节物质[8]。植物提取剩余物可以作为优质饲料及功能性饲料资源,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2植物提取剩余物在单胃动物上的利用方式与反刍动物相比,单胃动物缺少瘤胃,对纤维的消化利用度不高,食用的纤维类物质主要在后肠内被微生物发酵分解,随后被肠道壁吸收利用[9]。但是,植物提取剩余物所含纤维量大,含有一定量的抗营养物质,如木质素、果胶、单宁及皂苷等,直接饲喂需要考虑植物提取物的用量问题。如果用量过多会降低动物的适口性,影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随着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逐渐成熟,对植物提取剩余物进行适当发酵处理可以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糖,极大程度地提高小分子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10]。植物提取剩余物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物酶、活性肽、低聚糖、有机酸等对动物生长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活性成分[11-12],进而提升其营养价值。目前,水分含量较大的残渣多采用固态发酵的方式处理,如果渣、茶渣以及马铃薯渣等,选择的菌种主要有黑曲霉、酵母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使用黑曲霉(AN)进行固态发酵时,AN除了可以分泌纤维素酶、淀粉酶、植酸酶外,某些AN可以分泌单宁酶,从而将茶渣中的纤维、淀粉以及抗营养因子单宁降解,发酵过程中产生一部分水和二氧化碳逸散,其余的水以及氮源会被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进而提升总蛋白含量。朱飞等[13]研究发现,经过AN发酵的茶渣粗脂肪含量升高,茶渣中所含17种氨基酸含量也明显升高,必需氨基酸中缬氨酸的提高率最大,原因可能是AN可以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14]。李华伟等[15-16]将中草药渣水分控制在40%~60%,发酵后再对其进行干燥粉碎处理,结果发现,发酵可以提高中草药药渣的干物质、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提升中药渣的营养价值,对母猪及仔猪的生长代谢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在植物提取剩余物发酵时,可以选择单一菌种,也可选择复合菌种进行处理。复合菌种的效果通常优于单一菌种,因为使用复合菌种进行发酵产生的酶系更多样[17],能够较好地降解底物中动物难以消化利用的物质。在单胃动物中应用植物提取剩余物时,建议猪日粮中的添加量为4%~12%;家禽中的添加量通常为1.2%~10.0%[1]。3植物提取剩余物在单胃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3.1植物提取剩余物对单胃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植物提取剩余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黄酮等促生长物质,可以加快动物的生长速度。研究发现,微生物发酵苹果渣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6%,添加发酵苹果渣可以明显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进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料重比[18]。陈小连等[19]研究发现,在21~70日龄肉鹅饲粮中添加5%~10%的甜菊渣可以改善肉鹅的生长性能,原因可能是甜菊渣中含有的甜菊糖苷能够改善饲料的适口性,进而提高肉鹅的采食量。饲粮中添加柑橘皮可以提高动物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20]和平均日增重[21],从柑橘皮渣中提取生物类黄酮(橙皮苷)可以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22],推测柑橘皮的促生长作用可能与橙皮苷的功能有关。中草药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功效。李肖梁等[7]研究发现,使用由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等原料组成的复合药渣饲喂育肥猪对猪的采食量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明显提高日增重,且最适添加量为10%。研究发现,发酵后的中药渣比未发酵的中草药渣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更大[23],发酵后的中药渣可以通过发挥其药理作用改善母猪肠道微生态及代谢[24],提高仔猪初生窝重及断奶窝增重。3.2植物提取剩余物对单胃动物肠道的影响植物提取剩余物可以依靠纤维[25]及某些活性成分(如有机酸、多糖及黄酮类物质)对肠道发挥作用[26]。植物纤维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发酵后产生的发酵产物可以作为结肠细胞增殖的能量来源,也可以被肠壁吸收后参与生命代谢,为动物机体供能。不溶性纤维对肠壁有磨损作用,可能会促进黏蛋白的产生,加快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27]。研究发现,不溶性纤维可以增加生长猪后肠细菌丰度[28]。给断奶仔猪适量食用不溶性纤维可以减少仔猪的腹泻情况,促进仔猪肠道的健康发育。苏家宜等[29]研究发现,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5 kg/t的芪楂口服液药渣可以使仔猪结肠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调节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发挥其抗炎作用。发酵复合中草药渣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发育以及肠道菌群的平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30]。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可以改善母猪的刻板行为及便秘情况,对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很大帮助。邓敦等[31]在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5%的苹果渣,结果发现,苹果渣添加组的母猪排便通肠、粪可堆积成形且排量明显增加,原因可能是苹果渣含有大量纤维,有利于促进母猪肠道蠕动。果渣中含有具有微生物调节特性的多酚[32],可以通过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在肠道内产生及代谢调节作用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进而促进肠道微生物群健康[33],强化动物生长所需的的生理、代谢、免疫、消化和营养吸收功能[34]。3.3植物提取剩余物对单胃动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反映抗氧化能力,而抗氧化能力可以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自由基侵害。葡萄渣(GP)含有酚类和类黄酮类化合物,如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35],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肉鸡饲粮中添加GP可以提高血清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浓度,有效缓解肉鸡的热应激[36],且发酵后果渣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发酵前[37]。研究表明,添加合成抗氧化剂与添加发酵葡萄渣(FGP)对肉鸡生长性能的效果相近,FGP可以替代合成抗氧化剂用于肉鸡生产[38]。甘草渣中富含黄酮物质,可以有效清除动物体内的羟自由基[39]。研究发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5%番茄干渣可以有效提高血清中的GSH-Px及SOD活性,降低MDA浓度,缓解氧化状态对肉鸡的不良影响[40]。中草药渣中含有黄酮、皂苷等抗氧化活性物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机体过氧化损伤。在母猪日粮中添加中药渣及发酵中药渣均可以有效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41]。苏家宜等[42]研究发现,在仔猪饲粮中添加发酵中药渣可以提高血浆中CAT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中药渣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改善效果稍优于抗生素。3.4植物提取剩余物对单胃动物肉品质的影响与肉品质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pH值、肉色、嫩度、大理石纹评分及滴水损失等,肉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谢月琴等[43]发现,凉茶渣对猪肉品质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以降低肥育猪肉的滴水损失,提高肉色的红度值、大理石纹评分以及猪肉中风味氨基酸的含量。此外,育肥猪饲粮中添加GP、沙棘果渣或金针菇菌渣[44]均可以增加猪肉中风味氨基酸[45]以及不饱和脂肪酸[46]的含量,提高肉的风味。罗宗刚等[47]研究发现,在肥育猪饲粮中添加干草药渣可以增大眼肌面积,明显提高鸡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且添加量为1%时效果最好。研究发现,将GP提取物或番茄渣加入动物的饲料中可以有效抑制屠宰后肉及加工肉制品的氧化作用[48-49]。4展望开发植物提取剩余物可以缓解环保压力,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发酵可以提高植物提取剩余物的粗蛋白含量,发酵植物提取剩余物具有蛋白饲料和微生态制剂功效,对地缘性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国内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植物提取剩余物可以发挥一部分纤维的功能,如改善仔猪腹泻及母猪繁殖性能、改善肠道发育、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提高肉品质等。植物提取剩余物中含有未提取充分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非主要活性成分,对动物生长及抗氧化能力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深入研究植物提取剩余物的营养价值、合理有效利用生物发酵技术、挖掘植物提取物剩余物具体的作用机理对非常规饲料开发以及无抗养殖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关于植物提取剩余物未来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植物提取剩余物主要活性成分与非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有叠加增效作用,因此植物提取物剩余物可以适量搭配其提取物一起应用,提高其适口性及营养价值,进而发挥其最大的功能;(2)植物提取剩余物组分复杂,具体作用效果与机理仍需深入挖掘,为其可控利用提供参考;(3)植物提取剩余物发酵处理后大多重点关注蛋白含量的变化,忽略其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纤维的功能性,未来应更多关注其发酵处理后功能性物质的变化;(4)关于植物提取剩余物的研究可能会注重其对肉品质的改善及保存方面。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