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超高层建筑项目的建设数量不断增长。超高层建筑项目的规模普遍较大,施工时长较长,楼层较高,施工较为复杂,施工建设期间需要使用多种大型机械设备。超高层建筑项目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建设人员解决其在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1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大部分超高层建筑项目采用信息化与自动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工程管理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完善工程管理的各项规章,实现对超高层建筑项目工程的高效管理,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当前阶段超高层建筑发展速度远超过其技术管理发展速度,二者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超高层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导致工程在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降低了建筑单位的运营效益。超高层建筑的管理人员应在保留原有传统技术管理理念的同时,引进和学习新型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思想,明确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工作要点,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提高对施工材料与工程建设技术的管理力度,可以降低超高层建筑项目的管理难度,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缩短工期,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2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1)超高层建筑的层数比大多数建筑多,建筑工程的地基的稳定性与承重能力高于一般建筑,需要采用筏式装配结构,提高超高层建筑的稳定性。(2)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较为复杂,在施工前的结构设计阶段,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应对超高层建筑项目地下室出现的反浮问题。(3)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难度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建筑工艺,需要工程建设人员具备较高的建筑学素养,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深基坑技术、模架施工技术、钢-混凝土组合施工技术等施工建设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4)为了工程建设更顺利,需要在工程建设中使用多种多样的施工方法,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充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5)超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中,需要设计具体的施工准则,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3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简介3.1钢结构技术超高层建筑为楼体高度超过300 m的建筑,整体为钢筋结构。随着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的高速发展,逐渐出现复合钢结构超高层地标建筑如中央电视台主楼等,这类超高层建筑中,利用气体焊接保护技术解决建筑中重要的结构建设问题,对钢梁进行分组安装。气体焊接保护技术可以解决钢梁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增强超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提高工程质量。抗震墙框架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22.055.F001图1抗震墙框架3.2混凝土技术超高层建筑地基结构如图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22.055.F002图2超高层建筑地基结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结构和黏度较大的混凝土材料。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材料的运送与使用较为特殊,需要使用混凝土泵进行泵送,但超高层建筑高度大,混凝土的泵送工作会随着工程建设进度的推进愈发困难,塔楼底板建设与楼板转换层建设的混凝土保存与使用方案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混凝土的正常使用。经过超高层建筑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尝试与改进,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性能得到极大提升,生成了一套成体系的混凝土泵送方案。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中煤灰、矿粉与高性能降水热硅粉用量,使用超长缓凝与冰水搅拌技术,使混凝土在使用性能提高的同时,能够被泵送至400 m甚至更高的高度,有利于超高层建筑中各项建设工作的实施。3.3模架施工技术超高层建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开始使用垂直运输管理技术与钢结构技术。在塔楼的建设中,可以将塔楼建设结构的主体引入塔楼核心筒混凝土结构,选用模架技术对其展开修建工作。塔楼核心筒混凝土结构的钢结构稳定性较高,施工过程较为简单,建筑建成后的安全质量与稳定性能较高,适合采用模架施工技术进行项目建设。超高层建筑建设应采用核心筒模架施工技术,提高工程的质量与管理工作的效率。3.4钢-混凝土组合施工技术超高层建筑项目中,钢-混凝土结构建设技术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充分发挥钢筋的韧性与混凝土的稳定性。超高层建筑能够使用较小的面积创建较大的使用空间,在使用较少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增加楼层数量以及楼层高度,但较高的楼高会降低建筑的稳定性。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性能较为优秀的混凝土材料填充钢筋结构,或将钢筋混凝土材料置于钢筋结构外,稳定性优于其他类型的结构,可以解决超高层建筑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被运用到超高层建筑工作中,且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湖南日报传媒中心建筑、广州西塔建筑以及长沙滨江国际金融中心等大型建筑。长沙滨江国际金融中心建筑的塔楼外部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斜柱结构,依照其建筑的实际情况将钢柱的规格改为800 mm,混凝土选用高标号混凝土[1]。4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及管理中存在问题4.1深基坑土方开挖和支护技术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建设是其施工难点。超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通常为多层、深基坑、大面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深基坑技术的施工问题,合理规划施工。深基坑施工过程对周围结构沉降的影响较大,且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位置通常位于闹市区,其支护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安全。在超高层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施工路线和土方开挖方案,在科学的支撑计划下对周边地形进行规划和监测,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施工事故。4.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超高层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工程施工人员结合多种施工技术,更好地实施混凝土浇筑过程。在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避免出现水渍、水化学热等一系列现象,混凝土浇筑质量受浇注时间、浇注温度、浇注方法、维护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在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各项技术。4.3空间狭小,专业穿插多现代超高层建筑多建在城市中心或繁华地段,多为商业综合体,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系统复杂、功能众多。为了实现广泛的建筑功能,系统的结构和装饰较为复杂。机电系统本身包含庞大的复杂系统(包括给排水供暖、建筑电气、通风空调、智能建筑、电梯等),注重施工中的协调。建筑企业组织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总承包管理工作烦琐,协调工作量大。要求总承包单位具有较强的施工组织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所有施工内容。4.4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超高层建筑近些年的发展情况较好,但建设超高层建筑的企业内部对建筑的管理技术不完善,容易出现工程安全问题。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工程安全保护措施的设置等一系列影响工程质量与工程建设安全的问题。工程建设人员是否能够按照工程规定的标注展开施工工作,将直接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2]。4.5管理制度不完善超高层建筑施工建设时,工程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问题,监督工程建设人员按照规定标准进行施工建设。超高层建筑建设企业应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应用当前最新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许多建设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完整,管理工作没有按照企业的相应标准进行,这些情况均会导致工程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严重影响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造成超高层建筑项目在工程结束的工程质量不达标,影响项目的使用以及企业效益。4.6不重视施工现场的监理某些负责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对新型的工程管理方法的了解较少,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能结合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导致某些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工程质量降低。企业应引进高质量的管理人才,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使管理者能够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对工程进行适当调整。相关的监察部门也应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各环节的顺利实施[3]。4.7施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质量存在进步空间。建筑企业在超高层项目建设时,应加强基础建设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加大对混凝土这类较为特殊的建筑材料的管理力度,减少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工程质量。5加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5.1加强施工技术的管控超高层建筑工程中,需要有效利用钢筋混凝土技术。施工期间,需要严格控制钢筋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同情况的材料选择标准不同,工程建设者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钢筋混凝土材料,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规定标准。需要注意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裂缝进行预防与维修,加强工程监管,保证工程质量[4]。5.2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在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现场的施工人员以及监管人员均会参与项目,需要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提升其工作效率。(1)认真挑选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以及工作经验进行充分考察,要求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其在面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时能够良好应对。选择管理人员后,相关负责人需要使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以便出现问题后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5]。(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正式上岗前,应当安排统一的培训,对所有的施工人员实施安全知识方面教育,明确指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3)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奖励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员工,对消极怠工者给予处罚。5.3提升安全管理意识建筑企业需要提高超高层建设工作管理者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推动超高层工程的管理工作。我国部分超高层建筑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建设操作,降低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企业可以通过吊装体验、洞口坠落体验、平台倾倒体验等形式,使员工切身体会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完善工程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加强对超高层工程安全的管理,将安全操作渗入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5.4进一步完善健全施工管理制度一套合理且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规则是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的基础,需要将各项工作的标准纳入企业的管理规则,使超高层建筑管理工作者在工作时拥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加大企业对建筑工作的管理力度。(1)将现有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编入管理规章中,结合企业的发展与超高层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制度进行合理地修改,使得新的管理条例适用于超高层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2)在管理系统设立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工程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整理和分析,降低超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时的错误率。5.5加大力度管控施工建材的质量超高层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超高层建筑项目的建筑原材料采买过程必须谨慎,负责购进原材料的采买人员不可以因为节省资金等理由购买一些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建筑材料。购买材料前需要仔细核对原料供应商的相关资格证书,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对购进的建筑原料进行抽样检查,防止个别不达标的建筑原材料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6]。通过层层检验确认合格的建筑材料,应放置在规定的区域进行保存,避免原材料因储存不当造成质量下降,减少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效益。5.6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使用许多大型机器,对工程中使用的机械实施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7-8]。(1)选择与采买机器时,需要考虑公司的预算,选择适合工程建设的设备,挑选性价较高的机器。(2)使用设备进行超高层建筑建设时,管理人员应对各机器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后期对机器的维修与养护。(3)需要对施工机器进行定期检修,对于一些较为精密的仪器,安排专业技术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与调试,保证机器正常运转[9]。6结语建筑公司实施超高层建筑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改进超高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超高层建设管理体系的安装与使用。建筑公司需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使人们能够真正体会超高层建筑的优势。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