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特大桥采用后张法预制30 m预应力T型简支梁。应用该预制T型梁可以有效减小构件的自重,便于高效施工,质量可控性好、成本相对较低。该桥梁属于特大桥,工程量较大,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甚至诱发安全事故。桥梁工程对预制T梁的施工工艺提出较高要求,应加强分析,总结技术要点。2预制场地的布置以及机械设备的配套桥头处规划长280 m、宽36 m的预制场地,建设16个预制台座,以满足预制和存梁的周转使用要求。预制场地面积较大,无须单独设置存梁场,场地周边存在一处空地,可用于存放部分预制梁。预制T型梁的吊装和装车设备均采用75 t自行式龙门吊机,跨度30 m。在预制场的端部设搅拌站用于生产混凝土,配备装载机、龙门吊、附着式振捣器等相关附属设备,联合应用,完成预制、移梁等一系列操作。3预制T型梁的施工工艺预制T型梁流程如图1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23.066.F001图1预制T型梁流程3.1安装底模混凝土台座浇筑成型后,在其上方将T梁模板的底模设置到位。底模包含多块8 mm厚钢板,模板间垫一层橡胶泡沫片(涂抹黏合剂),稳定粘贴在模板上,利用螺栓稳定联结模板。对模板的位置进行调整,精准就位后,以焊接的方法将模板固定在台座的预埋钢筋上,模板呈平滑曲面。模板安装后,清理模板表面以及四周的污垢,均匀刷涂脱模剂,避免浇筑的混凝土粘连在模板上。3.2安装钢筋根据设计图纸,设置肋板、横隔板的钢筋以及翼缘板的钢筋。(1)将施工肋板钢筋按特定的间距有序设置马蹄的开口式箍筋,利用细铁丝将放置好的纵向受力筋、架立筋和弯筋绑扎于一体,绑扎马蹄处的腰筋。(2)将梁肋的开口向上箍筋绑在马蹄处,绑扎梁肋的腰筋,初步构成梁肋的主体钢筋骨架。(3)从定位钢筋的定位孔中间穿过波纹管,予以固定。波纹管的两端将螺旋筋套在波纹管外,向波纹管处套上锚圈垫板,采取固定措施。翼缘钢筋的类型主要包含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又分为箍筋、受力筋、联结筋[1-3]。施工中,在侧模的竖直板上安装横向钢筋和箍筋,将预埋钢板平放在T梁模的两端肋板处,从箍筋中间部位穿过纵向钢筋(设置两层)。钢筋容易在外部因素干扰下受损,需要设置足够厚度的保护层,对钢筋材料进行有效防护。钢筋布设过程中,在马蹄的钢筋下部、肋部两个部位分别绑扎适量的混凝土垫块。钢筋安装后,检查其数量、位置、间距、形态,判断各方面是否满足要求,存在问题及时处理,直至完全达标。3.3混凝土浇筑施工模板和钢筋均安装完成后,对模板进行详细检查,判断其位置与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检查后浇筑混凝土。按配合比选取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充分拌和,得到均匀性较好的混凝土。将经过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加入料桶内,在卷扬机的带动作用下转至T梁模板的台座边,在该位置下降,直至其距离翼缘钢筋骨架约50~80 cm,正式浇筑。为顺利浇筑并保证效果,采用斜层浇筑的方法,防止混凝土下落高度过大,避免离析现象。下料后进行振捣处理,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间距不大于20 cm,依次完成各点的振捣,振捣棒不可碰触波纹管,避免导致管材偏位。振捣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有效排除集聚在混凝土内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每片梁制作6组150 mm×150 mm×150 mm的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对试块进行7~14 d的养护,检验抗压强度,将此结果作为评价混凝土性能的关键依据。浇筑完成后,每隔1~2 h抽送波纹管内的橡胶管,保证波纹管内的橡胶管不发生固结,以便后续高效张拉。混凝土浇筑流程如图2所示。10.3969/j.issn.2096-1936.2021.23.066.F002图2混凝土浇筑流程3.4养护和拆模现场环境温度较高时,应在浇筑后及时覆盖湿麻袋,定期淋水;现场环境温度较低时,使用篷布覆盖T梁,使用水蒸气加热,使梁体表面温度保持在相对合理区间,避免梁体表面大幅降温。预制T梁的养护时间为7~14 d,应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强度达到2.5 MPa时,安排拆模。按照先侧模、后端模的顺序依次拆除,拆模时注重防护,避免模板碰撞梁体导致结构受损。拆除的模板分类堆放至指定位置,清理杂物并修整,筛选具有可以进行再利用的模板,投入后续施工。3.5预应力钢束张拉混凝土的实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进入预应力钢束张拉环节。张拉前进行充足准备,穿入钢束后应检查钢束是否可以在波纹管内灵活抽动;标定张拉机具,提高该仪器的精度,保证张拉效果。由具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参与张拉作业,按照规范施工,避免滑丝、断丝。张拉时上紧夹片,启动两端的油泵,密切观察张拉力,实测值达到张拉控制应力值时,维持5 min(持荷),加压至超张拉状态,回至控制应力锚固。为保证施工安全,操作人员应站在T梁端两侧,任何与张拉施工无关的人员均不可从梁端部走过。张拉时,由专员检测张拉应力和伸长量,记录信息,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张拉效果。张拉采取“双控标准”,以张拉应力为主要控制指标,用钢绞线伸长量校核,实测伸长量与理论值的差值应在6%以内,任何一项指标不满足要求均视为不合格。现场气温在5 ℃以下且尚未采取保温防护措施时,不允许张拉。张拉后切除多余的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冷切割方法,不可损伤钢绞线,余留钢束的长度约5 cm。3.6孔道压浆压浆前,清理孔道内的杂物以及积水,密切关注现场气温条件,气温在5 ℃以下时,不具备压浆施工的条件,暂停压浆。压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40~0.45,稠度为14~18 s,拌和时间超过2 min,保证浆液的均匀性。从注浆孔压入浆液,观察出气孔的实际情况,流出浆液稠度与注入部分一致时,对出气孔采取封堵措施,继续压浆1 min,无异常则拆除注浆管,封堵注浆孔。压浆后对管道采取防护措施,确保1 d内无震动现象。为了判断浆液的质量,每批料制作3组试件,予以28 d的标准养护,根据此试件的抗压强度检验结果分析浆液的质量[4-6]。3.7封锚孔道压浆1 d后安排封锚,以配筋图为准,架好钢筋,组建结构完整、受力稳定的封锚端模板架,浇筑混凝土。材料标号与梁体部分一致,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封锚模板与T梁紧密结合,确保成型的封锚混凝土与T梁表面平齐。3.8移梁使用兜吊移梁,将竖直钢板穿过预留孔,待其达到梁底端时,从梁的下部穿上水平钢板。通过两台龙门吊的配合,将竖直钢板吊起,使梁底恰好与底座分离,同步启动两台龙门吊,协同向上吊装施工,直至梁的底部超过其他梁面。启动两台龙门吊以及桁车,匀速且缓慢地转至存梁处,随后下放,使梁维持稳定。移梁期间注重对梁体方位的控制,要求其始终保持水平、平稳,不可与周边的施工装置或结构发生碰撞。4结语底座安装时,端底模需要保持水平;模板安装后呈竖直状,相邻模板紧密衔接;T梁模板的总长度必须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成型T梁的长度达到要求;均匀布置钢筋网,混凝土保护层需要有足够的厚度,以便有效防护钢筋网,避免受损。预应力钢束施工时,配套的锚具垫板所处位置必须具有准确性,波纹管的位置不可发生变动;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具有连续性,因故暂停时,尽可能缩短中途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否则应拆除已浇筑的部分,重新浇筑。浇筑时加强振捣,由专员操作,控制振捣棒的点位,不可碰触钢筋以及模板;保证振捣时间充足,避免过振或漏振。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