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当下热电联产项目中,运行方式均是按“以热定电”为原则,全厂用汽设备在运行中,虽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调整用汽时间达到降低用汽峰值的目的,但用汽负荷仍不平衡,出现较大波动,迫使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的负荷也随之变动,供汽压力时降时升,锅炉燃烧工况不稳定,运行热效率下降,还会使运行工劳动强度增大,对热电联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影响。为消除因供汽流量波动引起的负荷变化,为了稳定供汽压力、提高锅炉及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热效率,热水储能罐的运用起到了调节作用,该方法不仅可以使热能削峰填谷,保证锅炉连续地按满负荷或在某一稳定的负荷工况下运行,而且还能使汽轮发电机组处于更高的效率运行发电,提高全厂热效率。当外界用汽负荷低、汽轮发电机组对外供汽有富余量时,可将供热蒸汽送至热水罐中,加热冷水至一定温度储存热能,在供汽高峰时,将热水储能罐中的热水打至除氧器释放热能,减少厂内自用汽,填补外界用汽。以浙江省台州市某一热电公司的运行现状为例,进一步分析热水储能罐的经济性(研究中的计算均未考虑汽水损失及热水系统的散热损失)。1热电公司热水储能罐现状某热电公司配有3台100 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和一台B25汽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的额定进汽量185 t/h,排汽压力0.9 MPa,除电厂自用汽外,对外供热量为145 t/h(不投用高加)。目前热网流量日平均达到3 210 t,全天热网流量如表1所示,每日17:00~次日8:00为供热低谷时段;每日8:00~17:00为供热高峰时段。10.3969/j.issn.1004-7948.2021.12.010.T001表1全天热网流量时间段时长/h流量区间/(t/h)平均流量/(t/h)总流量/t供热低谷(17:00~8:00)1580~1401151 725供热高峰(8:00~17:00)9140~1801651 485在供热低谷时间段,对外供热流量可以全部由汽轮发电机组做功后供给。在供热高峰时间段,B25汽轮发电机组带满负荷后,还需平均20 t/h的供热富裕量投用减温减压器进行调峰。投用减温减压器时的经济指标如表2所示,投用减温减压器时的热平衡图如图1所示。热平衡中的补水温度均为25 ℃,给水温度均为158 ℃,冷水从25 ℃加热到158 ℃,每100 t水耗蒸汽量为25 t。10.3969/j.issn.1004-7948.2021.12.010.T002表2投用双减器时的经济指标时间段经济指标供热流量/(t/h)主汽流量/(t/h)汽耗量/(t/MW)发电量/(MWh)锅炉蒸发量/(t/h)产汽率耗原煤量/(t/h)供热低谷115.00143.757.5019.17143.757.0320.45供热高峰165.00185.477.2025.76202.367.1028.50注:不同负荷下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和锅炉的产汽率均不同,以下类同。10.3969/j.issn.1004-7948.2021.12.010.F001图1投用减温减压器时的热平衡图2热水储能罐的运用热水储能罐是指在密闭的压力容器中储存水,该压力容器可用钢板焊接而成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积与高度由供热系统的需求而定,通常设计为圆柱形立式钢罐,类似于储油罐。罐内底部布置蒸汽加热管,并对罐体进行隔热保温,其热效率很高,一般在98%左右,主要是蓄热器外表面积向周围空气的散热损失,除此以外,还有漏汽及排污等损失,但与前者相比可以略去不计。加热罐分带压式和常压式两种,现以常压式热水储能罐为例。热电公司共有2个热水储能罐,每个热水储能罐的容积为1 000 m3,可以加热热水至95 ℃,在供热低谷时间段分别以制热水量1 000 t/d和1 485 t/d进行分析。供热低谷时间段,利用供热蒸汽对储水罐内的补水进行加热,并加热至95 ℃,以增加自用汽(冷水从25 ℃加热到95 ℃,每100 t水耗蒸汽量为12.1 t)。在供热高峰时间段,将加热后的热水打回至除氧器,以减少自用汽(热水从95 ℃加热到158 ℃,每100 t水耗蒸汽量为12.36 t)。制热水量1 000 t/d时,热平衡图如图2所示。制热水量1 485 t/d时的热平衡图如图3所示(该状态下为供热高峰时间段的总补水量,为最理想工况)。投用热水储能罐时,制热水量1 000 t/d和1 485 t/d时的经济指标如表3所示。10.3969/j.issn.1004-7948.2021.12.010.F002图2制热水量1 000 t/d时的热平衡图10.3969/j.issn.1004-7948.2021.12.010.F003图3制热水量1 485 t/d时的热平衡图10.3969/j.issn.1004-7948.2021.12.010.T003表3不同制热水量对应的经济指标制热水量/(t/d)经济指标供热流量/(t/h)主汽流量/(t/h)汽耗量/(t/MW)发电量/(MWh)锅炉蒸发量/(t/h)产汽率耗原煤量/(t/h)日耗电量/MWh1 000供热低谷115.00152.747.4520.50152.747.0521.670.33供热高峰165.00184.207.2025.58190.107.1026.771 485供热低谷115.00157.107.4021.23157.107.0522.280.33供热高峰165.00185.407.2025.75185.407.1026.113热水储能罐经济性比较(1)每日制用1 000 t热水时热水箱与双减器比较:供热低谷时,用热水箱后每日发电量增加:(20.5-19.17)×15-0.33=19.62 MWh;每日耗原煤量增加:(21.67-20.45)×15=18.3 t。供热高峰时,用热水箱后每日发电量增加:(25.58-25.76)×9=-1.62 MWh;每日耗原煤量增加:(26.77-28.5)×9=-15.57 t。全天合计为:每日发电量增加18 MWh;每日耗原煤量增加2.73 t。(2)每日制用1 485 t热水时热水箱与双减器比较:供热低谷时,用热水箱后每日发电量增加:(21.23-19.17)×15-0.33=30.57 MWh;每日耗原煤量增加:(22.28-20.45)×15=27.45 t。供热高峰时,用热水箱后每日发电量增加:(25.75-25.76)×9=-0.09 MWh;每日耗原煤量增加:(26.11-28.5)×9=-21.51 t。全天合计:每日发电量增加30.48 MWh;每日耗原煤量增加5.94 t。建设投资两个1 000 m3的热水储能罐,包括本体设备、土建、管道系统、保温等全部投资约需350万元,电价按0.5元/kWh,原煤价格按1 000元/t,每日产生1 000 t、1 485 t热水时,日利润为0.627万~0.93万元,年投运333 d(即8 000 h/a),利润为208.8万~309.7万元/a,基本两年内可以收回成本。4其他应用实例(1)芬兰赫尔辛基Vuosaari热电厂蓄热器项目。Vuosaari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总发电能力为464 MW,供热能力为540 MW,该热电厂通过10 km的DN1000输配干线将热力输配至赫尔辛基市中心区。作为现代化供热系统,该电厂建设一台20 000 m3的热水蓄热器,罐直径为29.15 m,高度为39.5 m,蓄充98/65 ℃热水,蓄热能力为1 000 MWh,供热能力为120 MW,供热时长为8 h,蓄热器采用冷热水分层技术,并与热网通过一换热器间接连接。(2)我国第一个区域供热蓄热器项目。北京热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供热公司,共有8座热源联网运行,所属热力站1 612座,管网主干线长度为526 km,现供热面积约8 800万m2。该公司于2005年建成一台8 000 m3蓄热器并投入使用,罐直径为20 m,高度为25.2 m,最高运行温度98 ℃,蓄/放热能力为蓄热36 MW持续供热时间为8 h,供热71 MW持续时长为4 h,蓄热量为285 MWh,与热网直接连接,可用于热网的定压。以上两家在应用蓄热器后,均提高了热电厂运行的灵活性与经济性。5结语通过计算分析可以看出,建设投用热水储能罐具有以下优势:(1)在日供热流量变化比较大且供热高峰时间段,汽轮发电机组负荷带足后,还有富裕量的热电联产行业,建设热水箱总体带来的收益比较明显,投资回收周期短。(2)外界供热流量突变时,可以利用热水箱系统进行调节,以稳定热网压力的作用。(3)减少锅炉故障率,延长锅炉使用寿命。(4)减轻运行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操作时只需监视仪表,做到基本上有规律地运行,运行操作工的注意力可集中于达到效率最佳的运行工况。但热水储能罐仍存在局限性,即在供热流量总体下降时,高峰时段对外供热均在全厂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热能力范围内;或在供热流量总体上升时,低谷时段对外供热超出全厂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热能力范围外,经济性不明显。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