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鳅(Cobitis taenis)为鲤形目,鳅科,花鳅属种类,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活水环境中[1],食物多为溪流、河水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或小型无脊椎动物。花鳅因其香鲜味美、肉质紧致细腻并且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备受本地人的喜爱。花鳅还是一味中药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花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具有增强免疫、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致病菌的侵入等多种功能,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等领域。本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发现,蜜环菌发酵饲料对洛氏鱥生长的性能、免疫、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菌群具有积极影响[2]。因此,本试验进一步研究蜜环菌发酵饲料对花鳅生长性能、消化、免疫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饲料基础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基础饲料经粉碎,灭菌,在超净台上接入蜜环菌菌液,每千克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12、18 mL蜜环菌菌液,对应加入100、94、88、82 mL双蒸水,(20±2)℃密封,无光发酵48 h,制成直径1 mm的沉水颗粒料,阴凉处风干后放入(4±2)℃封存。蜜环菌菌液制备参考刘景圣等[3]液体培养方法,以马铃薯、葡萄糖、蚕蛹粉、维生素B1、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作为底物,观察菌丝体生长旺盛、发酵液呈棕褐色、有荧光且pH值约为5时,终止发酵,冰箱冷藏保存。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3.013.T001表1基础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原料组成含量营养水平合计100.00进口鱼粉3.00粗蛋白30.75大豆粕(48%)34.66粗脂肪4.00胚芽粕13.44粗灰分8.10DDGS15.00粗纤维6.00玉米19.28钙0.79棉籽粕(47%)10.00总磷1.05油脂2.00氯化钠1.48磷酸氢钙2.00赖氨酸1.7098%赖氨酸0.36蛋氨酸0.34蛋氨酸0.13苏氨酸1.17维生素预混料0.13注:1.维生素预混料购自常州渔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营养成分均为实测值。%1.2试验动物将360尾初始体重(0.92±0.06)g、外观正常、健康活泼的花鳅,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置于白色水族箱(长宽高分别为1.5、1.0、0.8 m,聚乙烯塑料材质)。1.3饲养管理试验饲养期间,每周更换1次饲养用水,饲养用水经曝气24 h,按照水温(13±2)℃,酸碱度值7.0~7.5,溶解氧含量高于5.0 mg/L,氨氮含量低于0.01 mg/L,硫化物含量低于0.05 mg/L的水质条件要求进行处理后使用。每日分别于6:00和18:00投喂饲料2次。每次投喂时准确称取足量的饲料,投喂30 min,使用虹吸管吸出残饵,置于恒温烘干箱中,(60±2)℃烘干、称重,二者之差即为每日摄食量。试验期13 w,停止饲喂24 h收集样品。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饲料营养成分粗蛋白测定:通过SH230消解仪(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对发酵后的饲料进行处理,参照GB/T 6432—2018方法,利用K984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定粗蛋白含量。粗脂肪测定:参照GB/T 6433—2006方法,通过SOX406索氏提取仪(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石油醚作为提取剂将发酵后饲料进行测定粗脂肪含量。灰分测定:参照GB/T 6438—2007方法,通过SX2-12-12Z马弗炉(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将发酵后饲料550 ℃灼烧后测定灰分含量。1.4.2生长性能试验开始分别记录每一饲养水族箱中鱼体总重(W0,g)、鱼尾数(N0,条)、试验末鱼体总重(Wt,g)、试验末鱼尾数(Nt,条)、试验末鱼体长(L,cm),记录饲养时间(t,d)、摄食量(F,g)。生长性能指标分析参考钟小群等[4]方法。成活率(SR, %)=Nt/N0×100%(1)增重率(WGR, %)=(Wt-W0)/W0×100%(2)特定生长率(SGR, %/d)=(lnWt-lnW0)/t×100%(3)饲料系数(FCE)=F/(Wt-W0)(4)肥满度(CF, g/cm3)=Wt/L3×100(5)1.4.3消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每箱随机取5尾花鳅混样检测。活鱼使用MS-222麻醉,解剖取出肝胰脏,采用吸水纸去除表面水分,称取组织重量。冰浴条件下,按质量(g)与体积(mL)9∶1加入生理盐水,经玻璃研磨器处理的肝胰脏组织装入离心管,(4±1)℃ 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检测相关指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测定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PS)、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1.5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20软件处理,采用SPSS 25.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a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蜜环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见表2)由表2可知,蜜环菌发酵后的基础饲料,随着菌液量增加,发酵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而粗脂肪含量则持续下降,但各组间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3.013.T002表2蜜环菌发酵饲料营养成分组别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对照组31.514.449.62试验1组32.144.419.61试验2组32.364.399.61试验3组32.674.389.62%2.2蜜环菌发酵饲料对花鳅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所示,饲养13 w后4组花鳅成活率均为100%。随着蜜环菌菌液添加量的增加,花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饲料系数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各组间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花鳅的生长性能表现最优。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3.013.T003表3蜜环菌发酵饲料对花鳅生长性能的影响组别初重/g末重/gSR/%WGR/%SGR/(%/d)FCECF/(g/cm3)对照组0.93±0.074.80±0.26100.00±0.00419.29±20.531.81±0.041.33±0.080.95±0.01试验1组0.92±0.044.86±0.26100.00±0.00441.83±9.811.86±0.021.27±0.060.96±0.05试验2组0.93±0.074.96±0.35100.00±0.00451.76±16.761.88±0.031.23±0.080.96±0.02试验3组0.92±0.064.85±0.25100.00±0.00432.99±11.281.84±0.021.28±0.060.96±0.052.3蜜环菌发酵饲料对花鳅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试验2组和试验3组花鳅肝胰脏AM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花鳅肝胰脏LPS活性随蜜环菌菌液添加量同样呈正相关,但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花鳅肝胰脏TPS活性随着蜜环菌菌液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试验2组花鳅肝胰脏TP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花鳅肝胰脏LZM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2组花鳅肝胰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2组花鳅肝胰脏T-AOC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花鳅肝胰脏T-AOC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试验2组花鳅在消化酶、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方面表现最优。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3.013.T004表4蜜环菌发酵饲料对花鳅消化、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组别AMS/(U/mg)LPS/(U/g)TPS/(U/mg)LZM/(U/mg)SOD/(U/mg)T-AOC/(mmol/g)对照组1.33±0.03c23.44±1.2479.35±2.37b3.07±0.36d30.76±2.43c1.85±0.13c试验1组1.44±0.05c24.54±1.1282.15±2.51ab4.49±0.16c66.10±3.57b2.08±0.17b试验2组1.77±0.08b24.79±1.1185.49±2.59a8.75±0.36b87.37±4.67a3.42±0.21a试验3组2.07±0.11a25.01±1.0084.80±2.38ab5.69±0.44a75.22±4.88b2.52±0.20b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3讨论3.1蜜环菌发酵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当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后,增加了粗蛋白质、小肽和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减少了粗脂肪含量,从而提高基础饲料的营养价值。对构树叶发酵饲料营养成分研究发现,在添加作物秸秆5 d和9 d时,发酵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16.3%和23.9%[5]。对饲料固态发酵营养成分研究发现,发酵后饲料的粗蛋白质、总磷、小肽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6]。本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蜜环菌进行发酵,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蜜环菌利用基础饲料合成新的蛋白质增加了小肽的含量[7],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进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8]。3.2蜜环菌发酵饲料对花鳅生长性能的影响生物发酵饲料香味浓郁,具有极佳的诱食效果;适口性好,可增加采食积极性和频率;易被消化吸收,有利于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应用[9]。适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10]。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后,可明显提高鳗鱼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11]。发酵饲料对黄河鲤的生长、增重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等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2];发酵豆粕代替部分鱼粉能够显著提高中华绒蟹幼蟹的生长性能[13]。本研究中,蜜环菌发酵饲料能够提高花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降低饲料系数。但菌液的用量决定发酵饲料的饲喂效果,若使用过量,饲料效果反而下降[14]。本试验中,试验2组花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肥满度最佳,优于试验1组和试验3组,说明过多使用蜜环菌发酵对提高花鳅生长性能无积极作用;但各组间花鳅在各项生长性能指标方面未出现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饲养水温约为13 ℃,水温较低导致生长缓慢,且饲养时间较短,仅有13 w,因此各组花鳅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差异。3.3蜜环菌发酵饲料对花鳅消化酶、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即饲料中若脂肪含量较低,则会提高鱼类消化液分泌量和淀粉酶活性[15];脂肪酶与鱼类体长、体重相关性不强,甚至负相关;胰蛋白酶与鱼类体长、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16]。本研究中,蜜环菌菌液用量增多,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也符合上述规律,说明蜜环菌在发酵时会产生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等在内的多种消化酶,会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活性,可以作为外源性酶提高花鳅消化吸收能力[17]。肝胰脏作为动物的代谢活动中心,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状况。花鳅生活在相对封闭的饲养水族箱中,极易受病原体的侵袭。因此,在抵抗病害方面,非特异性免疫比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些既定病原体更为重要[18]。溶菌酶作为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之一,抗菌、抑菌[19]、破坏病原体细胞壁、启动免疫保护机制时发挥重要作用[20]。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增强免疫能力[21];总抗氧化能力反映各种抗氧化酶的总活性,消除活性氧自由基,避免引发脂质过氧化,分解过氧化物,阻断过氧化链,去除具催化作用金属离子等[22],对提升免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结果显示,饲喂蜜环菌发酵饲料提高了花鳅肝胰脏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一方面,可能是蜜环菌发酵的饲料中小分子肽类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多,花鳅食用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增强;另一方面,可能是蜜环菌大量繁殖,被利用后增强了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另外,菌液用量的控制决定了动物取食后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使用过量,并不会持续提高动物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23-24]。本试验中,试验2组花鳅的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最优,优于试验1组和试验3组,说明少量或过量使用蜜环菌菌液无法达到最佳效果。4结论本试验中,蜜环菌发酵提高了基础饲料的粗蛋白含量,降低了粗脂肪含量,对花鳅的生长性能和消化、免疫以及抗氧化能力均具有积极影响,但应注意蜜环菌使用剂量。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