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高、产量高、适口性好,是一种优质的反刍动物粗饲料。影响青贮玉米品质和饲用价值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栽培密度、加工调制方式等[1]。根据青贮玉米品种选择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饲用价值的重要方式[2]。较高的青贮玉米栽培密度会降低土壤的养分供应量,使通风透光性降低,从而降低青贮玉米品质[3]。目前,对青贮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青贮发酵前的营养品质上,而对玉米青贮发酵后营养品质的研究较少[4]。本试验研究玉米栽培密度对其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的影响,为制作高品质玉米青贮饲料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及试验时间青贮玉米于2020年4月17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井河镇石坪村种植,9月24日收割,玉米生育期150 d。该地气候条件特殊,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暖的特点,无霜期约300 d,年降水量约1 090 mm。试验地土壤有机质为3.60%、全氮0.23%、速效磷5.54 mg/kg、速效钾80.24 mg/kg。1.2试验设计青贮玉米品种为农大108(市售)。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低密度(4.85×104株/hm2)、中密度(6.00×104株/hm2)、高密度(7.15×104株/hm2)。田间按随机区组排列,设3个重复,6行区,行长8 m,行距0.65 cm。采用人工点穴播种,每穴播3~4粒种子。施N-P-K(15-15-15)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20 kg/hm2。按照当地玉米常规生产进行补苗,除草,防虫。1.3青贮调制将每个密度每个重复的蜡熟期全株玉米切割成1.5~2.0 cm,充分混合,准确称取1 kg,放入聚乙烯厌氧袋中,青贮发酵60 d,用于测定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1.4测定指标及方法1.4.1产量测定在青贮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每个密度随机选取10株,测量鲜重,取1 kg鲜样105 ℃杀青30 min,80 ℃烘干至恒重,称重并换算成青贮玉米单位面积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1.4.2营养成分每个重复分别称取0.5 kg样品,65 ℃烘干48 h,粉碎,过60目筛,用于测定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含量测定采用烘箱干燥法;粗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5]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采用Van Soest法[6]测定;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7]测定;粗脂肪含量采用乙醚浸提法测定;粗灰分含量采用马弗炉灼烧法测定;钙含量参照GB/T 6436—2002方法测定;磷含量参照GB/T 6437—2002的方法测定。1.4.3青贮品质每个重复分别称取20 g样品,混匀,加入去离子水180 mL,4 ℃放置24 h,过滤,使用pH测定仪测定试样pH值。取滤液上清液1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氨态氮含量。1.5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2结果与分析2.1玉米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低密度组玉米的干物质和鲜物质产量均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P0.05),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玉米的干物质产量和鲜物质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组干鲜比最低。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3.027.T001表2玉米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组别干物质产量/(kg/hm2)鲜物质产量/(kg/hm2)干鲜比/%低密度组20 914.25±64.53b66 947.58±107.35b31.24中密度组24 091.23±50.07a83 098.23±39.70a28.99高密度组23 940.62±91.70a82 250.63±102.37a27.44注:同列数据肩标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表同。2.2玉米栽培密度对营养成分的影响(见表3)由表2可知,玉米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密度组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低密度组(P0.01),高密度组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2.3玉米栽培密度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见表4)由表3可知,玉米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丙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均无丁酸检出。低密度组pH值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乳酸、乙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1),低密度组氨态氮/总氮极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P0.01)。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3.027.T002表3玉米栽培密度对营养成分的影响组别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低密度组31.05±0.199.09±0.06Aa52.62±0.33Bb27.66±0.275.13±0.04A2.44±0.04Bc4.57±0.070.46±0.010.36±0.02中密度组31.10±0.099.00±0.05Aa53.22±0.25ABab27.76±0.134.54±0.09B2.53±0.03ABb4.54±0.070.46±0.030.36±0.01高密度组31.09±0.158.73±0.13Bb53.67±0.11Aa27.91±0.124.24±0.06C2.62±0.03Aa4.52±0.100.45±0.020.36±0.02%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1.23.027.T003表4玉米栽培密度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组别pH值乳酸/%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总氮低密度组3.91±0.03b4.01±0.03Aa0.92±0.03Aa0.30±0.02—6.86±0.06C中密度组4.00±0.02a4.00±0.05ABa0.86±0.02ABb0.29±0.03—7.66±0.10B高密度组4.00±0.05a3.88±0.04Bb0.82±0.03Bb0.28±0.02—8.19±0.16A注:“—”表示未检出。3讨论3.1玉米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栽培密度会影响青贮玉米生长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条件,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青贮玉米的产量[8-9]。庄克章等[10]研究表明,栽培密度可显著影响青贮玉米鲜草、干草产量,且随着栽培密度的提高,青贮玉米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左淑珍等[11]研究表明,不同栽培密度间青贮玉米单株产量差异极显著,且单株鲜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本试验研究表明,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低密度组玉米的干物质和鲜物质产量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高密度组的干物质产量和鲜物质产量低于中密度组,但差异不显著,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2玉米栽培密度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合理玉米栽培密度不仅是提高青贮玉米的营养水平和饲喂价值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方式[12]。研究表明,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干物质、相对饲喂价值、无氮浸出物含量和总能量影响显著[13]。而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14]。乔雪峰等[15]研究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下降,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升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变化。底姝霞等[16]研究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下降,粗脂肪含量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本试验研究表明,栽培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栽培会极显著降低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提高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说明低栽培密度的青贮玉米营养价值更高,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3玉米栽培密度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青贮可以有效提高青贮玉米保质期,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提高饲用价值[17]。连露等[18]研究表明,青贮玉米种植密度为6.2万株/hm2,与秣食豆混播比例为1∶1时,青贮的氨态氮含量最低,为5.42%。青贮玉米栽培密度越高,青贮原料的含水量越高,发酵品质越差[19]。本试验结果表明,低栽培密度青贮玉米的青贮发酵品质优于中栽培密度和高栽培密度青贮玉米的青贮发酵品质。pH值是衡量青贮发酵品质的重要指标。较低的青贮pH值更有利于发酵,可以提高青贮发酵品质[20]。本试验研究表明,低栽培密度可显著降低玉米青贮发酵pH值,说明低栽培密度的玉米发酵效果更好。玉米青贮pH值主要与青贮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有关。乳酸是玉米青贮的主要发酵产物,含量越高,说明青贮发酵品质越好;氨态氮/总氮可以反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降解程度,比值越高,说明蛋白质和氨基酸被大量降解,青贮发酵品质越低[21]。本试验研究表明,低栽培密度可极显著提高乳酸、乙酸含量,极显著降低氨态氮/总氮比值,从而提高玉米青贮发酵品质。4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中栽培密度的青贮玉米产量高于低栽培密度和高栽培密度,但低栽培密度可提高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玉米青贮pH值、氨态氮/总氮,提高乳酸、乙酸含量。综合考虑,低栽培密度的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饲喂价值较高。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