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黑山羊是地方优良品种,分布于太行山东部的河南焦作、新乡等地区。太行黑山羊多以传统散养为主,粗放管理,不注重饲料营养配制,日粮搭配不合理。这种饲养管理方式直接影响黑山羊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研究适宜太行黑山羊的精粗比日粮,加快推广太行黑山羊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模式对优化品种生产性能和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日粮精粗比是调控瘤胃发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1]。精饲料比例过高可导致反刍动物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累积,从而引起瘤胃pH值下降,导致酸中毒;精饲料比例过低则可导致营养不足,瘤胃内环境不良,微生物活性受限制,山羊容易掉膘[2]。有研究表明,适宜的精粗比日粮能够根据动物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通过改善瘤胃内环境,促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满足动物生长、繁殖,有利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3-5]。目前,有关精粗比日粮对反刍动物的研究较多,但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研究以太行黑山羊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太行黑山羊生产发展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选取3月龄的体况健康、体重(20.23±1.36)kg的育肥太行黑山羊80只,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4组分别饲喂不同精粗比的全混合日粮,各组日粮营养水平相同。对照组饲喂羊场自配饲料,精粗比为30∶70,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50∶50和60∶40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日粮配制参照NY/T 816—2004《中国肉用山羊饲料标准》。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试验期间,精料和粗料按比例混合均匀,每日7:00、18:00饲喂2次。试验羊自由采食和饮水,分栏饲养,其他日常管理参照养殖场进行。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1.003.T001表1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项目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原料组成%花生秧42.0838.6932.1825.74青贮玉米26.0521.2317.8313.86玉米21.2123.2128.8734.51棉粕3.763.574.555.94豆粕4.5610.3212.8715.82石粉0.070.080.090.09磷酸氢钙0.430.710.890.89食盐0.450.600.740.77预混料1.391.591.982.38合计100.00100.00100.00100.00营养水平代谢能/(MJ/kg)13.6513.6513.6513.65粗蛋白/%17.2817.2817.2817.28钙/%0.520.520.520.52总磷/%0.370.370.370.37食盐/%0.760.760.760.76注:1.每千克预混料为日粮提供:VA 35 000 IU、VD 32 000 IU、VE 200 IU、铁400 mg、锰500 mg、锌800 mg、铜120 mg、硒3.7 mg。2.营养水平中代谢能为计算值,其余均为实测值。1.2测定指标及方法1.2.1生长性能和体尺指标正式试验期第1 d和第60 d,晨饲前空腹称重各组试验羊,每日记录各组试验羊的给料量和余料量,计算每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平均日采食量=总采食量/试验天数(1)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天数(2)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3)试验结束,空腹测定各组试验羊的体高、体斜长、管围和胸围。1.2.2屠宰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4只羊,屠宰前24 h禁食,12 h禁饮水。称重,记录宰前活重;放血,除去头、皮毛、内脏、蹄和尾等,称重为胴体重;剔除胴体的骨头后分别称重,记录净肉重和骨重。眼肌面积利用硫酸纸测量试验羊第12根肋骨后缘横切面。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4)净肉率=净肉重/胴体重×100%(5)眼肌面积=眼肌高度×眼肌宽度×0.7(6)1.2.3肉品质屠宰1 h内选取试验羊背最长肌1.0 kg,用于测定肉品质指标。肉品质指标包括肉色、pH值、剪切力、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大理石花纹,具体测定步骤参考张小强等[6]和NY/T 1333—2007《畜禽肉质的测定》的方法。肉品质指标在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进行检测。1.3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2结果与分析2.1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太行黑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太行黑山羊平均日采食量最高。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太行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太行黑山羊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1.003.T002表2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组别初重/kg末重/kg平均日增重/[g/(只·d)]平均日采食量/[kg/(只·d)]料重比对照组20.35±0.8725.08±0.72b78.83±1.27b1.15±0.12b14.59±0.35a试验Ⅰ组(40∶60)20.39±0.9525.79±0.53ab90.00±198ab1.36±0.09a15.11±0.45a试验Ⅱ组(50∶50)20.27±0.7826.37±1.01ab101.67±2.53a1.38±0.08a13.57±0.56b试验Ⅲ组(60∶40)20.48±0.8327.23±0.49a112.50±2.10a1.41±0.10a12.53±2.39b注:同列数据肩标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2.2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体尺指标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试验Ⅱ组太行黑山羊体高最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试验Ⅲ组黑山羊的体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太行黑山羊胸围和管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1.003.T003表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体尺指标的影响组别体斜长/cm体高/cm胸围/cm管围/cm对照组46.76±3.24a51.77±2.01a62.58±3.22a10.23±0.75a试验Ⅰ组(40∶60)43.68±4.50b48.32±2.71b58.75±5.84b9.34±0.56b试验Ⅱ组(50∶50)45.79±2.25ab52.49±2.64a61.02±2.60ab9.99±0.56ab试验Ⅲ组(60∶40)44.52±0.25ab48.65±2.32b60.32±3.78ab9.66±0.39ab2.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试验Ⅲ组黑山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1.003.T004表4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组别宰前活重/kg胴体重/kg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cm2对照组25.08±0.72b11.57±0.74b46.13±1.03b31.92±0.02b5.75±0.36试验Ⅰ组(40∶60)25.79±0.53ab11.93±0.90b46.27±0.96b32.34±0.04b5.23±0.52试验Ⅱ组(50∶50)26.37±1.01ab12.40±1.02b47.03±1.02b34.38±0.09b6.20±2.10试验Ⅲ组(60∶40)27.23±0.49a13.34±0.58a48.98±0.58a38.46±0.08a6.73±0.912.4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肉品质的影响(见表5)由表5可知,试验Ⅲ组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13557/j.cnki.issn1002-2813.2022.01.003.T005表5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肉品质的影响组别pH45 min值pH24 h值红度(a*)亮度(L*)黄度(b*)失水率/%剪切力/N熟肉率/%对照组6.02±0.265.79±0.128.86±1.76b31.07±0.564.78±1.2823.75±1.15a3.82±0.87b0.57±0.04试验Ⅰ组(40∶60)5.72±0.055.43±0.0510.25±2.60ab29.13±3.524.65±0.8422.17±1.04ab4.12±1.15ab0.63±0.06试验Ⅱ组(50∶50)6.18±0.636.05±0.1510.32±1.30ab29.15±4.025.23±1.8621.54±0.35ab4.75±1.20a0.61±0.25试验Ⅲ组(60∶40)6.07±0.135.82±0.3212.86±1.70a28.12±2.454.81±1.7220.14±2.58b3.72±0.52b0.63±0.123讨论3.1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生长性能和与体尺指标的影响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反刍动物生长性能与瘤胃内环境发酵密切相关。瘤胃发酵的终端产物是反刍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7],在日粮消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日粮精粗比能够改变日粮营养水平和日粮结构,是影响调控瘤胃内环境发酵的主要因素[8]。适宜的C/F的日粮有利于山羊瘤胃微生物分解饲料,可以促进羊的日增重,提高干物质采食量[9-10]。郝怀志等[11]用精粗比40∶60、50∶50和60∶40日粮饲喂绵羊,发现饲喂60∶40的绵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40∶60 和50∶50。徐相亭等[12]试验表明,用精粗比60∶40的日粮饲喂杜泊羊,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60,料重比随着精料比例增加而降低。高林青等[13]研究发现,饲喂饲粮精粗比60∶40的日粮,湖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40∶60。上述结果与本试验结果相似。本试验中,饲喂精粗比60∶40日粮的太行黑山羊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本试验不同。王定发等[14]研究发现,饲喂精粗比40∶60全混合日粮,海南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高于精粗比60∶40和50∶50,料重比最低。王子苑[15]试验表明,饲喂精粗比40∶60的日粮,大足黑山羊末重、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卢盛勇等[16]研究发现,饲喂精粗比40∶60、60∶40的试验羊体尺指标均低于对照组,饲喂50∶50的试验羊胸围和体高高于对照组,与本试验结果一致。本试验结果显示,饲喂精粗比60∶40组体斜长、体高、胸围和管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卜振鲲等[17]研究发现,日粮精粗比对乌珠穆沁羊胸围、体高等指标无显著影响。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与精料过高会影响山羊瘤胃微生物发酵以及日粮原料组成和营养成分有关,进而影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利于山羊生长性能的提高。3.2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胴体重、净肉率和屠宰率是反映反刍动物屠宰性能高低的重要指标。日粮营养成分与屠宰性能密切相关,饲喂高精粗比和能量的日粮能够提高羊屠宰性能。眼肌面积既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胴体发育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眼肌面积和宰前活体重、胴体重呈正相关[18]。程光民等[19]研究显示,饲喂精粗比为55∶45日粮,莱芜黑公山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35∶65日粮;饲喂精粗比为45∶55日粮的莱芜黑母山羊的屠宰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55∶45、35∶65日粮的莱芜黑母山羊。雷荷仙等[20]研究发现,饲喂日粮精粗比5∶5的思南杂交肉牛屠宰率、净肉率等屠宰指标均显著高于3∶7和4∶6组。闫秋良等[21]给杂交一代羔羊分别饲喂精粗比6∶4和8∶2饲粮,结果表明,8∶2组比6∶4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显著提高。上述研究结论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在本试验中,饲喂精粗比60∶40的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8.15%、26.14%和20.49%。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精粗比日粮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随着精粗比的增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增多,日粮营养水平提高,加速瘤胃内环境发酵,促进优化和稳定瘤胃内环境,增强营养物质代谢和吸收,进而改善羊的屠宰性能。3.3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太行黑山羊肉品质的影响肌肉pH值是衡量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代表反刍动物屠宰后肌糖原降解快慢的重要指标[22]。肌肉的pH45 min值在5.9~6.5之间;随着肌肉放置时间延长,肌肉乳酸含量的也不断增多,pH24 h值降低至5.4~5.7[23]。肉色是直观的肉质评价指标。Mancini等[24]指出,黄度和亮度数值越低,红度数值越高,说明肉色越好,肉质越佳。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反映肌肉保水性能。失水率与蒸煮损失率越小,表示保水性越佳,肉质柔嫩,品质越好。剪切力是评价肌肉嫩度的重要指标。Ozawa等[25]认为,肌肉嫩度通常用剪切力表示,剪切力越大代表其嫩度越小,反之则越嫩。本试验中,精粗比增加,肉色的红度不断升高,pH值降低幅度最大,pH24min值以40∶60组最小。试验Ⅲ组红度(a*)最高,较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提高45.14%、25.46%和24.61%。试验Ⅲ组失水率最低,较对照组降低15.20%,表明试验Ⅲ组的肉质较好。4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精粗比60∶40的全混合日粮饲喂太行黑山羊效果最佳,可以提高太行黑山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