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目标[1].流体输送领域的余压回收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2],管道式Savonius(阻力型)水力透平作为一种新兴液体余压回收装置[3],在城市给排水、农业灌溉、海水淡化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4].以城市供水为例,Savonius水力透平可利用管网余压发电为远传终端设备供电,替代传统电池供电[5-7].但Savonius水力透平是通过来流冲击叶片产生扭矩而做功,在一个旋转周期内涡轮存在负扭矩区[8],使发电效率大幅度降低.如何优化Savonius涡轮结构及其与导流板的匹配性以减小涡轮负扭矩区,提高其回收功率,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边佩翔等[9]发现带有重叠比的Savonius涡轮可有效减少涡轮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负扭矩,当重叠比约为0.15时,涡轮的水动力学性能显著改善.匡开林等[10]对比分析了叶片曲率半径分别为R14,R22和R30的3组Savonius涡轮的功率特性,发现曲率半径为R14时涡轮回收功率最高.增加导流机构可有效避免回旋流体与来流相撞所形成的旋涡,使涡轮回收效率显著提高,Golecha等[11]研究了不同位置导流板对Savonius涡轮水力性能的影响,表明最佳位置的导流板可使功率系数提高约50%.Salleh等[12]研究了导流板倾角对涡轮启动性能的影响,发现导流板倾角为90°时,涡轮的启动转速最低.Yao等[13]研究发现增加整流罩可使涡轮的功率系数提高约33%.Payambarpour等[14]对涡轮高径比(0.4,0.7,0.9)、导流板倾角(40°,20°,10°)和阻塞比(0.7,0.8,0.9)进行多组正交试验和数值模拟,发现:三者最优组合使涡轮回收效率最高可达15.75%.Chen等[15]对DN100的管道式Savonius水力透平研究,发现眼型导流板与12叶片空心Savonius涡轮组合,输出功率最高.以上研究成果对Savonius水力透平水力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但涡轮内部能量转换机理不清、设计理论与方法不成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仍然是阻碍其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屏障.本研究以Savonius水力透平为研究对象,基于平面势流理论,分析涡轮在一个旋转周期内的扭矩变化,以动力区最大为原则,建立动力区覆盖角α与涡轮内流角θ和导流板倾角α0之间的解析关系,提出涡轮最优叶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雷诺平均数值模拟方法,揭示涡轮一个周期内扭矩的变化规律,验证所建立的解析关系.进一步,对叶片数分别为3~7的5组涡轮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最优叶片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1 模型建立Savonius涡轮结构主要尺寸:管道直径D,涡轮直径D0,轮毂直径dh,高度h,叶片厚度tb,叶片数Z.任意轴垂面上叶片形状为半圆形,圆心为Oi,半径为ri,ri=D0216-(hi-h/2)24.(1)为提高涡轮回收效率,在涡轮上游增加导流板[16-18],主要参数有空腔半径R、导流板倾角α0和长度L.涡轮及导流板的主要结构参数:D=50 mm,D0=44 mm,dh=6 mm,h=32.2 mm,管道间隙δ=3 mm,tb=1.5 mm,L=208 mm,α0=10°,R=25 mm.2 理论分析为分析涡轮旋转过程中的扭矩变化规律,假设来流均匀分布,且涡轮轴向层间流动无关(该假设将在下文验证).基于平面势流理论,用涡轮中心轴垂面上的二维流动近似表示三维流动,由于来流作用于叶片的部位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叶片所获得的扭矩也不断变化.在一个旋转周期内,单个叶片扭矩变化理论上可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主阻力区、次阻力区、主动力区及次动力区.叶片不同位置扭矩区分布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叶片旋转至A点时,流体全部作用于叶片背面,叶片所受扭矩全部为负扭矩.随着叶片旋转,有部分来流开始作用于叶片工作面,产生正扭矩,作用于叶片背面的流体逐渐减少,叶片获得的正扭矩逐渐增大,负扭矩逐渐减小.至叶片旋转至B点,此时叶片所受动力矩与阻力矩刚好相等,在AOB区域内,阻力矩大于动力矩,称为主阻力区.叶片继续旋转,作用于工作面的流体增加,而作用于背面的流体减少,直至叶片旋转至C点,此时全部流体作用于叶片工作面,叶片所获得动力矩最大,阻力矩为0.在BOC区域内,动力矩大于阻力矩,称为主动力区.随着叶片继续旋转,作用于工作面流体逐渐减少,叶片所受正扭矩减小,同时尾流开始作用于叶片背面,产生负扭矩,直至D点,叶片所获得正扭矩为0.在COD区域内,来流产生的动力矩占主导地位,动力矩大于阻力矩,称为次动力区.当叶片进入DOA区域,理论上已无来流作用于叶片产生正扭矩,尾流及涡轮内的旋涡作用于叶片产生负扭矩,该区域也称为次阻力区.10.13245/j.hust.238499.F001图1叶片不同位置扭矩区分布示意图以上理论分析是基于涡轮单个叶片,扭矩变化区间分布与涡轮和导流板结构密切相关.为提高做功能力,应合理设计涡轮与导流板,尽可能增大动力区BOD.但须注意的是Savonius涡轮通常有多个叶片,叶片数与动力覆盖角有关.若涡轮叶片数较多,则在动力区间有多个叶片出现,后序叶片势必会阻挡部分来流作用于前序叶片,减少叶片有效作用面积;若涡轮叶片数较少,则前序叶片掠过动力区后尚无后序叶片进入该区间,此间歇期来流做无用功.因此在合理设计涡轮单个叶片最大动力区的基础上,应正确选择叶片数,使相邻叶片间的夹角等于单个叶片动力区覆盖角,最大程度利用来流冲击叶片做功.为计算动力区BOD的覆盖角,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理论模型.图中:OH为管道中心水平线;OQ为管道中心竖直线;OP与来流垂直;LJ为EF的平行线;γ1为主阻力区覆盖角.10.13245/j.hust.238499.F002图2B位置动力区覆盖角理论模型基于上文理论分析的假设,当叶片旋转至B点时,作用于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的流量分别用∆q1和∆q2表示,其作用面积分别为图中的NF和EF,两者产生的正负扭矩恰好相等,以此推导动力区覆盖角α与涡轮内流角θ和导流板倾角α0之间的解析关系.作AG平行于OH,已知AO=D0/2,β1=90°,可得:β=β1-(α0+θ)-γ1;ON=D0sin(θ+α0)/2.已知BO=D0/2,L2//L3,β1=β2可得:OF=D0cos[β1-(α0+θ+γ1)]/2;NF=D02cos[β1-(α0+θ+γ1)]-D02sin(θ+α0).过叶片曲率中心O1作O1L平行于OP,则有∆BJO1≅∆BFO,LJ=EF,由此得出:O1JOF=O1BOB;MO1=(D0/4)cos[β1-(α0+θ+γ1)]/4;EF=D0/4-(D0/4)cos[β1-(α0+θ+γ1)].已知D0和δ,可得OQ=D0+δ,已知β4=90°,OQ⊥OH,可得:α1=α0;PO=OQ/cosα0;PN=OQ/cosα0-(D0/4)sin(θ+α0).在均匀来流假设条件下,忽略流体重力及涡轮内部流动分离、二次流等现象,作用于叶片工作面和背面的流量与其作用面积之间的关系为:Δq1Δq=FEPN;Δq2Δq=NFPN.叶片所受动力矩和阻力矩分别表示为:M+=Δq1vcosα02(OF+FE/2);M-=Δq2vcosα02(ON+NF/2),式中ν为来流速度.若叶片在B处所受的阻力矩和动力矩相等,即M+=M-,可得出γ1与θ和α0的关系为                    γ1=arcsin{(-1-1+10[sin2(θ+α0)+1/2])/5}-(θ+α0),因此,动力区BOD覆盖角度可表示为α=180°-2(α0+θ)-γ1.(1)由式(1)可见:对于半球形叶片,当θ和α0确定后,涡轮单叶片的α也随之确定.如前所述,为提高Savonius涡轮能量利用效率,应使相邻叶片之间的夹角刚好等于动力区所覆盖角度,也即最优叶片数为Z≈360°/α.以本研究对象为例,计算得Z≈3.7,则涡轮最优叶片数为4.3 数值模拟3.1 计算域及网格整体计算域被分为带涡轮的球形区域、导流机构部分、进口段部分和出口段部分,如图3(a)所示.将包裹涡轮的球形区域定义为旋转区域,其他区域均为静止区域.通过ICEM-CFD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如图3(b)所示.所有区域均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旋转域采用冻结转子模型,旋转域与静止域之间通过动静交界面连接,叶片表面设置边界层,所有边界均为无滑移壁面.为对导流板隔舌,叶片前缘和后缘进行局部加密处理.10.13245/j.hust.238499.F003图3计算域及网格划分3.2 边界条件设置采用ANSYS CFX18.0对计算域进行非定常计算,由于涡轮内部流场具有较强的旋转效应,因此选用可适应强旋转效应的RNG k-ε湍流模型[7],湍流项采用高阶精度差分格式,扩散项采用二阶差分格式,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IMPLEC算法.每1°计算一次的时间步长,每个时间步长最大迭代次数50次,残差收敛标准为1×10-5,计算域进口设为压力进口,出口为质量流量出口,根据试验结果给定数值模拟转速为1 000 r/min,壁面采用无滑移边界条件.3.3 可靠性验证为选择合理的网格数量,对4叶片的Savonius水力透平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网格数量为6.59×105时,管道压差为11.157 kPa,当网格数量增加至6.94×105时,压差趋于稳定,维持在11.298 kPa附近.因此,选用网格数量为6.94×105方可满足计算精度要求.为验证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将Savonius水力透平在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如图4所示.当流量Q=5,6 m3/h时,压差(Δp)误差分别为4.9%和4.6%.数值模拟忽略机械损失功率.通过多次试验测得无负载下(去除转子后无磁场的干扰)的平均启动流量,该流量下的水功率接近于机械损失功率.对试验功率进行修正,修正后测得的试验功率与数值模拟功率较为接近,当流量为7 m3/h时,功率(P)误差最大为4.13%,在合理范围内,因此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合理.10.13245/j.hust.238499.F004图4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3.4 模拟结果分析理论分析是基于轴向层间流动无关性假设,用涡轮中心轴垂面上的二维流动近似表示三维流动.为验证该假设的可行性,针对流量为5 m3/h,进口压力为200 kPa工况的计算结果,截取涡轮3个不同位置(X1,X2,X3)的压力云图进行比较,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不同高度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和流线结构非常相似,因此可以认为沿着涡轮高度方向流场结构变化不大,用中间截面的流场分布代替涡轮三维流动是可行的.10.13245/j.hust.238499.F005图5截面选取与截面压力云图(色标单位:105 Pa)图6为不同位置处单个叶片工作面和背面扭矩.由图6可见:在A~B区域,叶片工作面扭矩逐渐增大,背面扭矩逐渐减小,阻力矩大于动力矩,叶片做负功;在B~C区域,工作面扭矩增大,背面扭矩减小,叶片动力矩远大于阻力矩,叶片做正功;在C~D区域,工作面扭矩逐渐减小,背面扭矩逐渐增大,但叶片仍然做正功,叶片动力矩大于阻力矩,因此,B~D区域是涡轮在一个旋转周期内的主要获能区.在D~A区域,叶片工作面扭矩逐渐下降,背面扭矩逐渐增大,说明此区域阻力矩起主导作用,使叶片在此区域做负功.这与上文理论分析基本一致.10.13245/j.hust.238499.F006图6不同位置处单个叶片工作面和背面扭矩(N∙m)为进一步验证叶片数对涡轮扭矩(M)变化的影响,计算了5组不同叶片数涡轮的扭矩特性,计算工况为流量5 m3/h,进口压力200 kPa,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见:涡轮扭矩随叶片数呈周期性变化,叶片数越少,扭矩变化越大,叶片数越多,扭矩变化越小.4叶片涡轮的平均扭矩最大,与前文分析一致.10.13245/j.hust.238499.F007图7不同叶片数涡轮扭矩变化曲线图8为叶片偏转至导流板隔舌处(如图中虚线所示)的流线图.由图8可见:Z=4时,涡轮内部的流线较其他叶片数涡轮分布更为均匀,叶道间无显著的旋涡形成.随着叶片数增加,流线分布愈加紊乱,叶道间均存在明显的旋涡,使得涡轮的效率下降.叶片数过少,流体的泄露量增大,仅有部分流体作用于叶片,涡轮的做功能力下降.同时还发现:管道与涡轮间隙均存在明显的高速流体,其作用于叶尖位置引起涡轮扭矩的剧烈波动.10.13245/j.hust.238499.F008图8叶片偏转至导流板隔舌处的流线图(色标单位:m∙s-1)4 试验验证4.1 试验方案试验系统如图9所示,ISG50-160型立式管道离心泵提供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通过调节泵进出口阀门,实现涡轮在不同工况下的试验要求.在试验管段进口处安装型号为ECLB50BFJ1C3DK1NV0分体式电磁流量计,精度为±0.5%,用于获取试验过程中管道的流量.在试验管段进出口处分别安装型号为JT118压力传感器,精度为±0.5,用于获取试验过程中管道的进出口压力.利用型号为VC6236P转速仪(精度为±0.5%),获取涡轮的试验转速.涡轮输出轴与发电机连接,通过整流器将其转化为直流电,考虑到本研究对象产生的轴功率较小且难以测量,因此测量发电机的电流与电压,计算电功率来代替轴功率,则涡轮的能量转换效率10.13245/j.hust.238499.F009图9管道式Savonius水力透平试验系统η=P电Q(P进-P出),(2)式中:P电为发电机所产生的电功率,P进为管道进口压力,P出为出口压力.根据我国城市供水DN50管路常见工况,选取Q=3,4,5,6,7 m3/h分别进行试验,进口压力均为200 kPa.涡轮采用光敏树脂材料,Z=3,4,5,6,7,其余参数均保持不变.4.2 试验结果分析图10为转速(ω)/压差-流量曲线,涡轮的转速随流量呈线性增加,不同叶片数涡轮转速变化规律较为接近.4叶片涡轮转速明显高于其他叶片数的涡轮.压差随着流量增加而增大,当流量为4~6 m3/h时,压差变化较为显著.10.13245/j.hust.238499.F010图10转速/压差-流量曲线图11为电功率-流量曲线,4叶片涡轮的电功率最大,3叶片涡轮的电功率最小.随着流量增加,涡轮转速增大,发电机的电功率也随之增加,但增加速度较为缓慢.10.13245/j.hust.238499.F011图11电功率-流量曲线图12为效率-流量曲线.随着流量的增加,不同叶片数涡轮效率先增加后减小.4叶片涡轮效率最高,为19.05%;3叶片涡轮效率最低,为13.8%;叶片数过多或过少效率均会降低.这是因为转速相同时,叶片数为4时涡轮在一个旋转周期内获得的扭矩最大,也即涡轮获得的流体功率最大.此外,叶片数过多一方面会引起动力区同时出现多个叶片,后序叶片影响来流对前序叶片做功,造成叶片有效作用面积减小,获得的来流能量减少;另一方面涡轮流道内排挤增加,流速升高,由其引起的水力损失增加.而叶片数过少,其对流体约束能力下降,速度滑移较为严重,叶片的做功能力衰减且引起附加水力损失[19].10.13245/j.hust.238499.F012图12效率-流量曲线5 结论a.在一个旋转周期内的Savonius涡轮扭矩变化可分为主阻力区、主动力区、次动力区、次阻力区4个区域,其中主动力区和次动力区为涡轮的正扭矩区域,主阻力区和次阻力区为负扭矩区域.b.以动力区最大为原则,建立了动力区覆盖角与涡轮内流角和导流板倾角的解析关系,提出涡轮最优叶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发现:当管道进口压力为7 kPa,流量为4 m3/h时,叶片数为4的涡轮回收功率和效率均最高,分别为5.76 W和19.05%.c.随着流量的增加,Savonius涡轮的转速和压差均呈线性增加,功率先缓慢后快速增加.叶片数越多,扭矩变化幅度越小,叶片数越少,扭矩变化幅度越大.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