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T桨具有效率高、振动噪声低等优势,如今在国内外已经有了广泛应用.文献[1]采用RANS方法与势流方法,改变CLT桨的端板长度与弯曲程度进行系列计算,发现CLT桨的攻角对效率的影响显著;文献[2]采用BEM法预报CLT设计桨的空化与水动力性能并验证,证明改变端板参数可以有效改善叶面空化.文献[3]采用RANS方法、DDES方法分析了端板参数对CLT桨空化与水动力的影响.这些研究证明改变端板参数会影响CLT桨的水动力性能,可作为CLT桨的优化方向.目前已经有大量使用CFD方法研究CLT桨的案例.文献[4]采用RANS方法与势流方法结合对CLT桨的尾流场和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报.文献[5]采用RANS方法对不同湍流模型下的变参数CLT桨进行了尺度效应研究.文献[6]采用RANS方法和DES模型计算模拟了P1727桨在模型尺度和实尺度下的尾涡特性和敞水性能.通过大量仿真模拟,对比计算值与试验值,证明CFD方法预报CLT桨的水动力性能、尾流场特性等,结果可靠,可以作为势流预报方法的验证手段.对CLT桨进行参数化建模,建立快速性能预报方法,开展梢部改进研究,对实船应用能起到理论支撑作用.面元法是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势流预报方法的常用手段,在根据CLT桨的尾涡特性重新设置尾涡模型后,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预报变端板CLT桨的敞水性能.本研究以根据P1727桨建立的敞水性能预报程序,计算变端板桨的敞水性能,并与CFD方法模拟结果对比,验证其预报精度.1 CLT桨参数化建模参数化建模方式,每一项参数对应螺旋桨的某个外形变化,常规螺旋桨参数化建模中缺少表达CLT桨特殊端板形式的参数[7].本研究以CLT标模桨-P1727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端板长度、宽度给出对应参数.P1727桨由SVA Potsdam公司生产设计,桨直径D为0.238 6 m,盘面比为0.444,毂径比为0.154,桨叶数为4,桨主体及端板几何形式见图1.10.13245/j.hust.240491.F001图1P1727桨几何形式建立CLT桨计算模型参照了文献[8].引入纵倾线,即纵倾值随半径的变化在二维平面yoz上的投影[9],纵倾线与旋转叶剖面示意图如图2(a)所示,图中:ε为纵倾角;R为桨半径;r/R为无因次半径位置;δ1为r/R=0.975处的旋转角度;Va为来流方向,每个点代表一个叶剖面所在半径,纵倾线切线的法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即为剖面旋转角度.螺旋桨半径为r处的叶剖面上的坐标表示为x=xr+(-c1+s)sinβ-ybyfcosβcosδ;θ=θr+1r[(-c1+s)cosβ+ybyfsinβcosδ];y=[r-[yb,yf]Tsinδ]cosθ;z=[r-[yb,yf]Tsinδ]sinθ, (1)式中:xr为叶剖面处的纵倾;c1为叶剖面上导边至母线的距离;s为叶剖面上的点至导边的弦向距离;δ为在传统三维坐标转换公式中加入的参数,由此来控制每半径处叶剖面的旋转角度;β为螺旋桨的几何螺距角;θr为剖面的侧斜角;yb和yf分别为叶背、叶面上的点到弦线的距离[10].10.13245/j.hust.240491.F002图2端板长度的桨叶形式示意图端板长度指端板外缘距螺旋桨参考线(桨盘平面)的轴向位移,参考线和关系参见图2(b),图中L为端板长度.端板长度可以直接通过改变纵倾角ε来调整,无因次纵倾值ε/D的调整结果见图2(a).端板宽度指端板的弦长,为使端板宽度变化更加有效,而不仅仅是面积的改变,此处引入一种导边剪切的变化方式,须要通过改变侧斜与弦长来调整.经验证,此方法在端板弦长变换之后,通过调整侧斜值,将叶剖面沿弦向正向移动,使叶剖面中点偏向随边,同时保证导边光顺,有助于改善CLT桨的梢涡与振动状况[11].按照导边剪切法规定参数B调整端板宽度,有Br=F(cr,θr),即每一半径处的Br都是此半径r处弦长cr和侧斜角θr的函数.以r/R=0.95处的变化为例,有c2'=kc2;θdelt=(1-k)c2cos β22r2;θ2'=θ2+θdelt,式中:c2和c2'为调整前和调整后弦长;k(k1)为收缩倍数;θdelt为侧斜角变化值;θ2和θ2'为调整前和调整后侧斜角.按照此方法确认端板部分剖面半径r/R=0.95,0.975,0.987 5,1处的弦长和侧斜角,则每一半径处的Br都确定下来,默认主叶部分剖面半径r/R=0.145~0.9处的参数值不变,可以得到变化后的端板参数,按照变化后的参数建模可以得到导边剪切形式的变宽度端板,桨叶的弦长、侧斜调整见图3,为方便对比,以与θr相对应的侧斜距离xs呈现各半径处侧斜结果.10.13245/j.hust.240491.F003图3弦长及侧斜示意图按照上述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三个面元法计算模型,原型P1727-L的端板长度为L、宽度为BL,其余两型分别仅改变端板长度或宽度,如表1所示.10.13245/j.hust.240491.T001表1三种变端板参数CLT桨计算模型面元法计算模型端板长度端板宽度P1727-LLBLP1727-ML/2BLP1727-mod-MLBL/22 计算方法2.1 面元法尾涡模型和网格划分设置CLT桨的特殊端板会使出现双尾涡形式,两涡分别为叶梢泻出的梢涡和端板泻出的端板涡,为了提升CLT桨尾涡模型的精准度,须要从CFD模拟结果中分别提取不同进速下两涡的尾涡半径RW和水动力螺距P,转化为面元法预设尾涡输入条件水动力螺距角β=arctan(P/(2πRW))[12].CLT桨的尾涡轴向收缩程度较小,两涡都预设为等螺距线性尾涡;同时,须要考虑进速系数J与尾涡特性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两涡尾涡螺距随进速系数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各工况下,同一模块中两涡模型分别建立,构成一种双尾涡模型,双尾涡模型形式见图5,深蓝为梢涡,浅蓝为端板涡.10.13245/j.hust.240491.F004图4两涡尾涡螺距随进速系数的变化规律10.13245/j.hust.240491.F005图5不同进速下尾涡模型CLT桨有侧斜,端板处曲率变化大,本研究使用B样条曲线作局部放样[13],网格为平均-余弦-平均混合划分形式,单叶面网格数量弦向×径向为20×25,尾涡模型为2个周期,每个周期尾涡网格数目为2 000.叶面网格大多为均匀划分,端板处须加密.梢涡网格以轴向距离为变量划分,靠近随边的梢涡网格须加密;端板涡网格宽度小,网格尺寸均匀.P1727-mod-M桨叶及尾涡面的网格划分如图6所示.10.13245/j.hust.240491.F006图6双尾涡模型与网格划分2.2 CFD方法模拟设置CFD方法使用STAR-CCM+商业软件模拟计算,采用DDES方法[14],对于不同端板形式的CLT桨,计算工况相同,螺旋桨转速为18 r/s,时间步为308.64 µs,对应螺旋桨旋转2°,每个时间步内迭代10次.计算域分为旋转域和流体域,两计算域之间添加一个交界面来促进数据交换,计算域的划分形式如图7所示.流体域中,速度进口边界距离桨盘面2D,压力出口边界距离桨盘面4D,流体域的剩余四个边界均设置为对称平面边界,距离为2D.在桨模的外围,设置一个旋转域包裹住桨模,旋转域的直径设置为1.2D,长度约为2.5D[15].10.13245/j.hust.240491.F007图7计算域划分网格模型是滑移网格形式的动网格,其中流体域和旋转域的流体部分采用切割体形式的网格,桨叶表面的边界层采用棱柱层形式的网格,棱柱层厚度为0.116 mm,棱柱层的层数为6层,桨叶表面的y+1.选取设计进速J=0.5工况,验证网格收敛性.三种加密形式的网格数目分别为1.20×106,2.15×106,3.66×106,记为Mesh1,Mesh2和Mesh3,与ITTC敞水性能试验数据对比如表2所示,误差均在3.5%以内,随着网格加密程度提高,推力系数KT、扭矩系数KQ及敞水效率η误差不再有较大变化,说明网格划分策略可靠,综合权衡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选用Mesh2.10.13245/j.hust.240491.T002表2不同网格加密形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对比网格数/106KT10KQηEFD0.209 00.275 00.603 0Mesh11.200.202 20.271 10.593 6Mesh22.150.203 10.271 80.594 9Mesh33.660.203 60.272 20.595 2图8为P1727-mod-M网格划分形式.为了计算出完整的梢涡、毂涡结构,采用图8(b)所示的方式,对其叶梢、尾流方向的梢涡和毂涡区域的网格细化,此加密方式对宏观敞水性能影响微弱[15].由于端板形式差异,因此最终:P1727-L网格数为6.61×106,P1727-M网格数为6.83×106,P1727-mod-M网格数为7.50×106.10.13245/j.hust.240491.F008图8P1727-mod-M网格划分形式2.3 敞水性能结果对比使用上述两种数值模拟方法计算P1727-L的敞水性能,并与ITTC发布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见图9,图中:EFD为试验数据;BEM为改进后面元法结果.10.13245/j.hust.240491.F009图9P1727-L三种预报方式的敞水性征曲线面元法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比对,KT和KQ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η的相对误差在2%以内,趋势相同,满足精度要求,可用于CLT桨变端板参数方案敞水性能的快速预报;DDES方法模拟结果都较好地符合试验数据,说明计算策略可行、有效,可作为后续面元法预报结果的验证手段.3 面元法计算变端板参数CLT桨验证与分析3.1 面元法计算P1727-mod-M精度验证CLT桨面元法敞水性能预报程序依据原P1727建立,各模块中,预设尾涡模型对敞水性能预报精度影响最大.为了验证此程序对于变端板参数桨敞水性能的预报精度,选取对尾涡形式影响较大的宽度参数作为代表参数[3],以CFD方法作为验证手段,从敞水性能、表面压力分布两方面进行详细验证.3.1.1 P1727-mod-M敞水性能验证使用改进后面元法程序对P1727-mod-M进行敞水性能预报,并将其与CFD方法的模拟结果对比,对比结果如图10所示.10.13245/j.hust.240491.F010图10P1727-mod-M两种预报方式的敞水性征曲线在预设的尾涡模型为原P1727桨尾涡形式的情况下,面元法计算P1727-mod-M所得敞水性征与CFD方法结果对比,趋势一致,数值接近.在设计进速J=0.5附近,二者的预报结果几乎相同,具有工程意义.3.1.2 P1727-mod-M表面压力分布验证在通过面元法计算得到CLT桨的表面速度分布情况后,根据伯努利方程,可以换算其不同剖面位置的表面压力分布情况,与CFD方法结果对比,可以作为进一步验证面元法计算精度的手段.提取P1727-mod-M设计剖面r/R=0.7的表面压力系数Cp,改进后面元法与CFD方法对比结果如图11所示,横坐标X为无因次X轴方向位置.10.13245/j.hust.240491.F011图11P1727-mod-M模型r/R=0.7处两种方法Cp分布分析图11,比对改进后面元法与CFD方法r/R=0.7处表面压力分布情况,可知面元法计算精度满足要求.在低进速系数0.1和高进速系数0.9处,梢涡和端板涡会出现分离现象,精度依然满足要求.当减小端板宽度时,压力区会在端板附近的导边向压力面延伸,在梢涡形式上的体现则是融合性更高的梢涡,相较其他的端板参数变化,宽度变化对尾涡形式的影响较大[3].由此可得:采用原P1727桨的尾涡模型的面元法程序,可以进行变端板参数CLT桨敞水性能的快速预报.3.2 变端板宽度分析3.2.1 敞水性能分析P1727-mod-M和P1727-L敞水性能结果对比如图12所示,可以明显看出:在低进速处,P1727-mod-M的推力系数明显增大,端板缩小至50%,推力最多提高约10%.10.13245/j.hust.240491.F012图12P1727-mod-M和P1727-L面元法敞水性征曲线3.2.2 表面压力分布分析提取不同进速系数下P1727-mod-M和P1727-L的CFD方法模拟的表面压力分布,如图13所示,当J=0.1时,压力为7~15 kPa的区域由导边向内扩散,正压区域越大,螺旋桨的推力越大;当J=0.3时,扩散不明显,CFD方法模拟的表面压力分布与面元法敞水性征曲线表现一致.10.13245/j.hust.240491.F013图13不同进速系数下CFD方法模拟的表面压力分布3.3 变端板参数分析分别提取P1727-L,P1727-M,P1727-mod-M在设计进速J=0.5处的η,并分析其计算误差,以验证改进后的面元法计算不同端板形式的CLT桨的能力,三种端板的面元法计算效率误差如表3所示.10.13245/j.hust.240491.T003表3三种端板的面元法计算效率误差变量P1727-LP1727-MP1727-mod-Mη-CFD0.6060.5960.594η-BEM0.5920.5890.587误差/%-2.31-1.17-2.02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面元法计算所得的效率与CFD结果对比,误差约为2%,由于实际上对于P1727-L,面元法结果与试验值效率误差在2%以内,因此认为这两种黏、势流方法的误差结果可以接受.4 结论a.选取宽度参数作为代表参数进行详细验证,通过敞水性能及表面压力分布对比验证,认为改进后面元法适用于多种变参数端板CLT桨的敞水性能预报.b.使用改进后面元法计算变端板参数CLT桨的敞水性能,与CFD结果对比,在设计进速附近,效率误差约为2%,认为无须重新预设尾涡模型,预报结果可作为后续优化设计和试验设计参考依据.c.对比原端板宽度桨和变端板宽度桨的敞水性能,发现减小50%端板宽度,在小进速系数附近,推力最多提高约10%,表面压力分布验证结果与CFD方法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复制地址链接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继续浏览